“砰!”他猛地一掌拍在御案上,震得笔墨纸砚齐齐跳起!
“好胆!好胆的倭奴!好胆的朱允炆!”朱棣的声音如同冰碴,带着滔天的怒火和杀意,“窃据朕的宝矿!收留朕的逆侄!竟还敢勾结在一起,侵朕的藩属!真当朕的刀锋不利了吗?!”
虽然整件事依然透着蹊跷——
比如敌人为何望风而逃?比如郑和为何在倭国未察觉大规模异动?但此刻,这些疑点都被巨大的愤怒和帝王尊严遭受挑衅的羞辱感所淹没!
宝矿是真的!
建文可能出现是真的!
倭寇侵占朝鲜也是真的!
有这三条,就够了!至于背后是否有其他阴谋?是否有人做局?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不重要了!
朱棣立刻召来了太子朱高炽、内阁阁臣、兵部尚书等心腹重臣。
他将战报和密报传阅下去,殿内顿时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诡异而震撼的消息惊住了。
“都说说吧。”朱棣冷冷地开口,目光扫过众人,“倭国,伐,还是不伐?”
太子朱高炽沉吟片刻,率先开口,语气谨慎:“父皇,此事确有诸多疑点。贼寇不战而退,未免太过蹊跷。且郑和奏报中,并未提及倭国大规模用兵之事。儿臣恐其中有诈,至始至终都是故意引我大军东征……”
“太子殿下所言不无道理。”金幼孜附和道,“然,宝矿之利,关乎国本;建文逆匪,关乎国体;藩属被侵,关乎国威。此三者,皆为我大明绝不能忍之事!纵有疑点,亦不能因噎废食!”
金忠更是态度强硬:“陛下!纵然贼寇狡诈,此乃阳谋!我大明王师,煌煌天威,岂惧魑魅魍魉之伎俩?倭国包藏祸心,觊觎天朝矿藏,收留逆匪,其罪当诛!臣请陛下圣断,即刻发兵,跨海东征,犁庭扫穴,以绝后患!”
就连夏元吉这个老家伙也出声支持伐倭,没别的,倭岛上银子太多了。
朱棣听着臣子们的争论,眼中厉色越来越盛。最终,他猛地一挥手,止住了所有人的话头。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和坚定,缓缓从牙缝里挤出了决定性的话语:
“疑点,可以放在一边。”
“蹊跷,可以慢慢再查。”
“但银矿,必须拿回来!”
“建文,必须缉拿归案!”
“倭国,必须为它的狂妄付出代价!”
“就算是假的...”他顿了顿,声音冰冷而充满不容置疑的霸气,“也要把它打成真的!朕要让四海皆知,凡有敢觊觎天朝、勾结逆匪者,虽远必诛!”
他看向兵部尚书和内阁众臣:“拟旨!”
“命郑和船队暂驻倭国海域,监视动向,等待大军,务必替朕守好矿藏!”
“命山东、福建、浙江沿海各卫所,即刻筹备海船、粮草、军械!”
“命张辅为征倭大将军,统筹各路兵马!”
“伐倭之势,即刻启动!朕要在最快的时间,看到大军扬帆东渡!”
“臣等遵旨!”所有重臣齐声领命。
无论朝鲜发生了什么,无论有多少疑点,大明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动,目标就只有一个——彻底征服那个胆敢触碰龙鳞的岛国!
另一边。
碧波万顷之上,何健旺的仙船和两艘商船以及后方跟随的一些七七八八的朝鲜船支,已经悄然褪去了所有倭国风格的涂装和旗帜。
何健旺和他核心的四百部下,也早已换回了大明军队的制式铠甲和服饰,旗帜也换成了大明的日月旗。如今,他们已经从“流窜倭寇”变成了堂堂正正的“大明王师”。
船只缓缓靠近对马岛的海岸。
何健旺站在仙船船首,面无表情地眺望着这片属于倭国的土地。
如果说对于朝鲜百姓,他还有一丝利用之余的不忍和怜悯,那么对于倭人,他心中只有源自后世记忆的冰冷厌恶和杀意。
“仙师,前方就是对马岛了。看样子,岛上的倭人还没察觉。”王三刀在一旁禀报。
何健旺点了点头,眼神冷漠,下达了第一个命令:“所有火炮,瞄准海岸倭人聚居的村落和码头,给老子轰!”
“轰?!”王三刀一愣,有些没反应过来。
仙师向来较为仁善,之前仙师虽然也搞事,但多是劫掠士绅,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甚至有时还会分发粮食。怎么一到倭国,就直接下令炮击民居了?
“听不懂吗?”何健旺转过头,眼神中不带一丝温度,“开炮。”
“是!”王三刀被何健旺那从未有过的冰冷眼神看得心中一寒,不敢再多问,立刻转身传令。
很快,仙船侧的数门火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
轰!轰!轰!
实心铁球和开花弹呼啸着砸向对马岛海岸边的村落、码头和渔船!
木制的房屋瞬间被摧毁,燃起熊熊大火;停泊的渔船被炸得粉碎;毫无防备的倭人百姓在爆炸和火光中哭喊着四散奔逃,死伤惨重!
炮击持续了数轮,直到海岸边一片狼藉,再也看不到任何像样的抵抗迹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