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之上:玫瑰灼刃
第四卷:荆棘暗涌
第三十二章:毒计挑唆
苏氏集团的茶水间里,流言如无形的毒雾悄然蔓延。“听说苏总为了追回资产,私下给海外机构塞了好处费?”“我还听说她跟陆承渊早就勾结了,赵副总倒台就是他们联手做的局”——这些真假掺半的话,像淬了毒的针,扎在员工心头,也精准戳中了苏晚晴与黑曜同盟之间最微妙的信任缝隙。
躲在暗处操盘这一切的,正是回国后一直潜伏的苏语然。她深知正面抗衡绝非苏晚晴的对手,便效仿《百战奇略》“亲而离之”的古谋,以“借刀杀人”为核心,布下三重挑唆毒计,妄图让苏晚晴陷入“众叛亲离”的绝境,自己则坐收渔利。
第一重:断章取义,离间核心同盟。苏语然通过匿名邮件,将苏晚晴与陆承渊的晚宴对话剪辑成碎片化录音,发给护桢(王总监)和秦峰(棘刃)。录音里,只保留了苏晚晴询问鸢尾花胸针的片段,却删减了后续的试探与质疑,刻意营造出“两人相谈甚欢、早有勾结”的假象。她还在邮件中添油加醋:“苏总重用外人,却对并肩作战的同盟处处提防,你们查到的证据,恐怕早就被她用来讨好陆承渊了。” 这种手段阴险至极,正如苏轼遭遇的“乌台诗案”,“话是真的,只是被曲解了”,让本就对陆承渊身份存疑的护桢和秦峰,心中难免生起裂痕。
第二重:无中生有,搅动外部舆论。苏语然联系了几家被拒绝合作的媒体,捏造“苏晚晴挪用公司资金用于跨境贿赂”的谣言,还伪造了虚假的银行转账回执和海外账户流水。谣言很快在行业内扩散,不仅让苏氏的品牌形象受损,更引发了部分股东的恐慌。她甚至暗中煽动小股东,以“损害股东利益”为由,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苏晚晴的CEO职务。就像岳飞遭遇的“莫须有”之冤,这些没有实据的指控,却能轻易搅动舆论,让苏晚晴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
第三重:捧杀孤立,切断信任根基。苏语然故意通过第三方渠道,向苏晚晴透露“护桢私下接触顾彦辰旧部”“秦峰与海外势力有隐秘联系”的虚假消息,还附上伪造的聊天记录截图。她深知苏晚晴此时对身边人既信任又警惕,妄图用这种方式挑拨她与黑曜同盟的关系,让她觉得“身边人皆不可信,唯有陆承渊能依靠”。一旦苏晚晴与同盟产生裂痕,她再趁机拉拢或等他们反目成仇,便可坐收渔翁之利,恰似庞涓捧杀孙膑的阴险套路。
毒计很快奏效。护桢在会议上明显表现出疏离,秦峰更是直接提出:“苏总,关于陆承渊提供的律师资源,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核查?毕竟他的立场不明,万一有诈,我们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股东们的质疑电话接踵而至,媒体的追问让公关部应接不暇,苏晚晴瞬间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
但苏晚晴并未慌乱。她深知谣言最怕真相,越是解释越像掩饰,不如效仿郭子仪“沉着破谗言”的智慧,用事实直接打脸。她先是召集黑曜同盟核心成员,当众播放了晚宴的完整录音,还原了与陆承渊的试探全过程,随后展示了苏语然伪造转账记录的破绽——虚假流水上的银行公章与官方版本存在明显差异。“苏语然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内斗,她好趁机夺走资产,逍遥法外。”苏晚晴的声音沉稳有力,“我们一路走来,靠的不是猜疑,而是彼此的信任和实打实的证据。”
紧接着,她启动“精准反击”:让法务部发布律师函,严厉斥责造谣媒体,要求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同时在股东群里公示了跨境追赃的全部合规文件,包括法院冻结令、CRS信息交换回执等,用硬证据证明资金流向的合法性。她还抓住苏语然伪造证据的漏洞,让影隼顺藤摸瓜,锁定了匿名邮件的发送IP,最终查到了苏语然在国内的隐藏住址。
当证据链摆在护桢和秦峰面前时,两人心中的疑虑瞬间消散。秦峰面露愧色:“是我太冲动,差点中了她的圈套。” 护桢也补充道:“我们应该相信苏总,更应该相信我们自己查到的证据。” 股东们的质疑声渐渐平息,媒体也纷纷撤下不实报道,苏语然的挑唆毒计彻底破产。
这场危机的化解,不仅让黑曜同盟的关系更加牢固,更让苏晚晴意识到:真正的强大,是无需辩解的从容,是用事实击碎谣言的底气。她看着影隼发来的苏语然住址信息,眸中闪过一丝决绝。
“通知黑曜同盟,”苏晚晴拿起通讯器,语气坚定,“立刻部署抓捕准备,这一次,我们不仅要追回所有资产,还要让苏语然为她的所作所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需要我帮你设计苏语然被围捕时的激烈对峙场景,或推进陆承渊在危机中出手相助的深层原因吗?
喜欢荆棘之上玫瑰灼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荆棘之上玫瑰灼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