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余温与远路
第一百八十四章 普惠之约
暖春的非洲草原,晨曦为大地镀上一层金辉。苏氏集团援建的“零碳示范村”里,孩子们围着刚安装好的柔性光伏板欢呼雀跃,他们脚下的水泥地上,用彩色石子拼出了向日葵与光伏板的图案——那是莉莉带着光明之家的伙伴们设计的,寓意“阳光普照,生生不息”。
苏晚晴蹲下身,帮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扶正头顶的草帽,指尖触到她温热的额头。“以后不用再怕晚上没电了,”她用刚学会的当地语言轻声说,“教室里有灯,家里有热水,牧场的水泵也能一直工作啦。”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头,举起手里的向日葵折纸,塞进她掌心。这是“全球能源共享联盟”落地的第十个示范村,也是陈敬之加入后,氢储能技术首次大规模海外应用。新型催化剂让储能设备成本大降,配合柔性光伏组件,完美适配非洲草原的气候条件,短短三个月便完成了全村供电覆盖。
“苏总,联合国能源署的考察团到了。”陆承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穿着轻便的户外装,脸上带着风尘,却难掩眼底的笑意。这次他牵头协调全球供应链,将设备从国内港口运到非洲内陆,跨越了上万公里的山海。
苏晚晴站起身,看到远处驶来的车队。联合国能源署特使安娜下车时,一眼就看到了她掌心的折纸,笑着走上前:“我听说苏氏的公益项目里,总有向日葵的影子。”
“它代表着希望与坚守。”苏晚晴将折纸递给她,“就像我们的普惠之约,无论路途多远,都要把光明带到需要的地方。”
考察团参观了村落的微型电网控制室,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光伏转化效率与储能余量。陈敬之正在给当地技术人员讲解氢储能设备的维护要点,他指着仪表盘说:“这套系统能自动适应光照变化,就算连续阴雨一周,也能保障基本供电。”
安娜看着屏幕上稳定跳动的数据,眼中满是赞许:“苏氏用技术降低了普惠门槛,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伙伴。之前有企业质疑,低成本是否意味着低质量,但你们的设备在极端高温下运行了三个月,故障率为零,还通过了国际权威认证。”
她顿了顿,转向苏晚晴:“我们计划在未来五年,在非洲、南美、东南亚的能源匮乏地区,建设一百个零碳示范村。联合国能源署愿意提供政策支持与部分资金,邀请苏氏作为核心执行方,牵头联盟成员共同推进,你愿意接受这个约定吗?”
苏晚晴心中一热,转头看向身边的伙伴。陆承渊眼中是笃定的支持,秦峰握着对讲机,正叮嘱安保团队加强巡逻,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敬之也走了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这是振海当年最想做的事,我们没有理由拒绝。”
“我愿意。”苏晚晴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但我有一个请求——每个示范村都要预留当地村民的就业岗位,我们会提供技术培训,让他们成为光明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安娜笑着点头:“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普惠不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能力的赋能。”
当天下午,双方在示范村的空地上举行了简单的签约仪式。没有华丽的会场,只有村民们自发搭建的遮阳棚,桌上摆放着当地的水果与茶水。签约时,一阵风吹过,将桌上的向日葵折纸吹起,落在了签约文件上,像是为这场跨越国界的约定,盖上了希望的印章。
仪式结束后,秦峰带着考察团去查看牧场的光伏提水系统。远处的草地上,牧民们正用清澈的井水灌溉牧草,成群的牛羊低头吃草,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足的画面。“以前这里每到旱季就缺水,牧民们只能带着牛羊四处迁徙。”秦峰介绍道,“现在有了光伏提水系统,井水常年充足,他们再也不用过颠沛流离的日子了。”
陆承渊则和安娜探讨着后续的合作细节,他拿出平板,展示了苏氏规划的“区域技术支持中心”蓝图:“我们计划在非洲设立三个中心,储备配件与专业维修团队,确保每个示范村都能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
苏晚晴独自走到村边的山坡上,望着远处连绵的草原与散落的村落。陈敬之走过来,递给她一瓶水:“在想什么?”
“在想父亲和你当年的约定。”苏晚晴轻声说,“他们想让技术造福人类,现在这个约定,正在我们手里实现。”
陈敬之看着她的背影,眼中满是欣慰:“振海若在,一定会为你骄傲。你不仅完成了我们的约定,还把它做得更广阔、更有温度。”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示范村的光伏板上,折射出温暖的光芒。苏晚晴知道,这场普惠之约,只是远路的又一个起点。未来,他们还要跨越更多山海,攻克更多技术难关,让零碳能源的光明,照亮更多黑暗的角落。
但她不再畏惧路途的遥远,因为她身边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坚守初心的团队,有全球志同道合的盟友。这份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普惠之约,承载着父辈的遗志,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也承载着苏氏“科技向善,光明致远”的使命。
晚风拂过草原,带来青草的清香。苏晚晴握紧手中的向日葵折纸,心中满是坚定。普惠之路,虽远必至;光明之约,虽久必成。在这条余温尚存、前路漫漫的道路上,她将带着这份约定,带着所有人的期盼,坚定地走下去,让每一缕阳光,都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
喜欢荆棘之上玫瑰灼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荆棘之上玫瑰灼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