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写《悟空》的人,境界就是不一样。”
“支持!家族设定虽温馨,但新节目要有自己的特色。”
“五剑客的名号都有了:剑邪黄三石、剑君何老师、剑痴彭澎、剑纯张仔风,还有……大力郭霄麟!”
“哈哈哈太夸张了!爱大力协会表示 ** ,我们太子爷不要面子的吗?”
“该给小家伙起个名字了。”张仔风惦记着那只小柴犬。
黄三石和何老师商量后,决定叫它小H——两人姓氏首字母都是H,按长者优先的原则命名。
节目组王导来对接“五剑客”:“欢迎来到《向往的生活》,你们将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黄三石早就看穿节目组的套路:“别来这套,说说晚饭怎么解决?厨房空荡荡,冰箱里连片菜叶都没有!”
整个团队都饿得不行,等着答复。
接下来自然是由黄三石主厨,他得为大家的饭食操心。
“别急,大家往后看——”
镜头一转,出现了一片广阔的稻田。
“所以呢?”
“你们的部分食材可以自己采摘。看到旁边的那块空地了吗?现在是农忙季节,我们准备了四十五盆稻种,需要你们种满整片田。等到秋收时,要上交五百斤稻谷作为房租——记住是脱粒后的净重!”
听到五百斤这个数字,其他人都愣住了。郭霄麟却觉得没什么,只要把那一亩田种好,五百斤稻谷根本不是问题。村里应该有玉米脱粒机,唯一的麻烦就是运输。
“你这是答非所问,我问的是晚饭怎么解决?”黄三石没被带偏,继续追问最初的问题。
“这样吧,今天插多少秧苗,就给你们多少晚餐经费。四十五盆稻种差不多一千株,每株两毛钱。”
节目组的“苛刻条件”立刻引发弹幕热议:
“两毛钱一株?全种完才两百块?”
“太坑了!至少一块钱一株,大家刷起来!”
但也有人理性分析:“已经很合理了,知道农民一天挣多少钱吗?两百块对农村来说不少。”
“就是,‘粒粒皆辛苦’都白学了?城市孩子根本不了解农村的辛苦,别瞎起哄。”
节目开播以来,评论区首次出现激烈争论。节目组对此感到高兴——没有争议的节目火不起来。原本以为要到后期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想到这么快就迎来了第一波热度。
按当地价格,一顿简单的晚饭不超过三十元。黄三石硬是和节目组讨价还价,把单价提高到每株两毛五。预支了五十元经费,意味着今天要完成两百株的插秧任务。
“下田干活!”彭澎卷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黄三石去买东西,何老师在屋里整理节目组提供的被褥。
可当彭澎独自来到田里时,镜头里始终没有看到郭霄麟和张仔风的身影。
“人呢?张仔风没来还能理解,郭霄麟也偷懒?”
“看起来挺精神的,原来是怕干活?”
这话一出,气氛又开始发酵。刚才关于城乡的争论才刚结束,新一轮争执眼看又要爆发?
镜头切换到蘑菇屋的工具间,各种工具整齐摆放。听到要插秧的消息,郭霄麟突然灵光一闪。
张仔风之所以没去,是因为黄三石临走前让她跟着郭霄麟,看他是怎么做的就跟着学。
当评论区气氛紧张到极点时,画面终于转向两人所在的位置。只见郭霄麟拿着电钻,正用现成的木料组装着什么。
“这是干什么?别人都在插秧,你在这偷懒?”
“真晦气,滚出节目!老郭小郭,一丘之貉!”
这句骂人话很有水平,一看就是专业黑子。
比较理智的观众则选择旁观。像张仔风一样,她默默站在一旁,看着郭霄麟“瞎忙活”。
一个类似自行车踏板的装置渐渐成型,上面还装上了传动链条。郭霄麟手法熟练,对这些工具运用自如。
没想到高级木工技能第一天就派上用场。木工最擅长的是制作工具,其次才是使用工具。工具间设备齐全,郭霄麟正好就地取材。
外面彭澎是第一次插秧,动作很慢。插秧要插得深些,否则稻种容易浮起来。弯腰劳作了半小时,连一盆秧苗都没插完。
而郭霄麟这边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随着作品逐渐成型,懂行的观众纷纷惊叹:
“这不是手摇式插秧机吗?”
“我刚刚查了网图,确实很像,不过人家是用金属做的。这个木制的能行吗?就靠这条铁链传动?”
当众人震惊于郭霄麟的动手能力时,不和谐的声音又出现了:
“装模作样,真当自己是鲁班再世?做个破工具还这么多人捧场。要是这玩意儿能用,我直播间号,当场直播吃电风扇!”
“没错,这位勇士说了,要能用就直播自宫,还有人要加注吗?”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开始刷屏,评论区瞬间被“装腔作势”四个字淹没。那位口出狂言的网友信誓旦旦地说,这玩意儿绝对没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