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卫的歌曲风格活泼欢快,早年深受青少年喜爱,但随着听众长大,他的童趣风格逐渐受到批评。不过随着短视频平台兴起,他的作品与朱雀传奇、叉子兄弟的歌曲一起,成了热门背景音乐。
此刻气氛轻松,郭霄麟和大家一起打着拍子。大张卫难得放开了表演,在舞台上总是要顾及互动,回家又怕打扰邻居。蘑菇屋位置偏僻,正好让他大声歌唱。
“我唱完了,谁接着来?”
琪薇主动站起来,拉着闺蜜童莉娅:“我们一起来唱《外滩十八号》。”这首歌是她的代表作,正是凭借它,她从歌坛转战影视圈。童莉娅虽然不太会唱歌,但在琪薇的鼓励下也拿起了话筒。
音乐响起,熟悉的旋律在蘑菇屋里回荡:
“下着雨的夜,太熟悉的街……”
“原来是琪薇的歌,”有人感叹,“她当年可是歌手,这首歌承载了我们八零九零后的回忆。”
“零零后也听过!”年轻嘉宾笑着反驳。
“看丫丫,快跟不上琪薇的节奏了,还是不够放开。”
舞台上,琪薇和童莉娅的合唱勾起了不少回忆。对琪薇来说,这首歌多少有些苦涩。那时候,光靠唱歌根本没法维持生活。
盗版泛滥,歌曲随便下载,歌手连版权费都拿不到,除非接商演,赚的也是辛苦钱。大城市房租昂贵,有时演出完连打车钱都不够,只能步行回家。
琪薇曾是其中一员,但幸运的是,她坚持了下来。
“掌声送给丫丫!这是我第一次听她现场演唱,真的很棒!”何老师带头鼓掌。
童莉娅脸红了:“是琪薇带得好。”
“就是嘛~怎么没人夸我?”琪薇假装不满。
何老师笑着逗她,终于让她笑了起来。正准备回座位时,大张卫叫住他:“何老师,别走,来了就唱一首吧?”
“热烈欢迎何老师!”黄三石使劲鼓掌,直接把何老师推到台前,想拒绝都没机会。
“《栀子花开》?”大张卫立刻调出伴奏。这是何老师当年的代表作,至今仍是毕业季必唱的歌曲。
“今晚真是怀旧专场,不过待会儿还得来点流行音乐调剂一下。”
“急什么?郭霄麟他们还没上场呢!”
“郭霄麟就算了,他的歌不算流行音乐吧?好听归好听,但分类得清楚。”
“好听就行!别吵了,专心听何老师唱!”
比起十几年前,何老师更成熟了,但面容依旧年轻,堪称“冻龄”。而当年的“奶油小生”黄三石,如今也只能感慨时光流逝。
“唱得太好了!”
“别夸我,该黄老师了。大家给他鼓鼓掌!”何老师趁机“报复”。
张仔风喊道:“爸爸加油!”
郭霄麟鼓励:“黄老师一定行!”
轮到大张卫时,他挠着头:“黄老师,你想唱哪首?我实在想不起来……”
虽然何老师和黄三石是同一代人,但总觉得他们之间差了一辈。何老师的歌还能被人记住,而黄三石1997年发行的第一张专辑《边走边唱》,甚至翻唱自张雨生的《不亮的灯》,早已被时间遗忘。
黄三石拿起麦克风的那一刻,仿佛穿越回了他当歌手的年代。
熟悉的旋律从他口中流淌出来:
“习惯在风中遥望南方
越过千山万水能否看见
你含泪等待的目光”
……
这首歌是九十年代的老歌,旋律简单纯粹,没有复杂的电子音效。但黄三石浑厚的嗓音赋予了它灵魂,让人仿佛看到了他当年的模样。
1990年考入京师表演艺术学院,1996年因《夜半歌声》崭露头角,1997年发专辑时已是留校任教的硕士毕业生。如今许多银幕上的红人,都曾是他的学生。
世人只记得“黄老邪”“黄小厨”的标签,却忘了他曾是影、视、歌三栖发展的全能艺人,还曾执导过作品。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后,这首歌像一杯清茶,余味悠长。
“爸爸太棒了!”张仔风兴奋地鼓掌。郭霄麟却从黄三石的眼神中察觉到危险。
“仔风来接麦。”黄三石突然点名,“不是说学过声乐吗?”
“我确实学过……”女孩慌忙解释。
“霄麟别躲了,”黄三石又指向想躲起来的郭霄麟,“陪妹妹一起唱。”
“好吧,”郭霄麟叹了口气,“想唱什么?”
“可以唱《数鸭子》吗?”张仔风眨着大眼睛。
直播间瞬间炸开了锅:
“救命!我的屏幕!”
“温馨提示:观看此片段请勿吃东西!”
“从经典老歌直接跳到儿歌,这反差太大了!”
郭霄麟忍着笑说:“可以,但我需要个搭档。”一旁的彭澎立刻缩成一团,生怕被点名。
郭霄麟在屋里转了一圈,回来时手里抱着一只五彩斑斓的鸭子。
“今晚的压轴主角就是我们这只彩灯。”
“嘎——”
这只鸭子白天满院子乱跑,被小H追得躲进屋里。郭霄麟特意把它抱出来,让张仔风表演时当搭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