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山,这座沉睡了不知多少年的险峻山峦,仿佛一夕之间被注入了滚烫的灵魂。昔日匪患盘踞的阴霾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喧嚣的声浪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生命力,震撼着山谷:战士们夯实地基的号子声雄浑有力,铁锤敲击钎凿的叮当声清脆密集,远处靶场传来新兵实弹射击的噼啪声,骡马队驮着物资艰难上行时的响鼻和铃铛声混杂其间,甚至还能隐约听到山洞里传来的金属切割和调试机器的摩擦尖鸣。
李云龙和赵刚风尘仆仆地抵达山上指挥部——一个刚刚加固扩建过的宽大山洞。两人顾不上喝口水,立刻在一团长张大彪的陪同下,开始对整个根据地的建设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视察。
首先视察的是一团负责的核心营区建设。只见原有的破烂匪窝已被彻底推平,战士们如同勤劳的工蚁,利用就地取材的木材和石料,正在构建一排排整齐划一、坚固实用的营房。虽然条件简陋,但规划得井井有条,排水沟、通风口、防火隔离带一应俱全。
张大彪手里拿着一张手绘的规划图,边走边向李云龙和赵刚汇报:“旅长,政委,您看这边。一期工程主要是解决住宿问题,这批营房建起来,足够容纳我们一团主力和旅部直属队。建筑材料都是山上现成的,结实的很!就是钉子、铁件这些比较缺,只能省着用,关键部位用一下。”
李云龙看着战士们喊着号子,合力将一根巨大的原木立起来做房梁,满意地点点头,但随即问道:“大彪,速度不慢,但光有住的还不够。仓库呢?尤其是弹药库和粮库,必须给老子建在最安全、最防潮的地方!还有指挥部、卫生所,这些功能性的地方规划了没有?”
张大彪立刻指着图纸另一侧:“旅长放心,都规划好了。您看,二期工程我们计划依托北面那一片坚实的石壁,开挖窑洞式营房和仓库。
那边地方大,而且异常坚固,鬼子的飞机来了也啃不动,非常适合储存重要物资和作为战时掩蔽所。工兵连已经勘察过了,岩石硬度没问题,就是开凿起来进度会慢一些,需要时间。”
“慢点不怕,要保证质量和安全!”李云龙强调,“告诉兄弟们,累了就轮换休息,别累垮了身子骨。咱们这是给自己建家,要建得牢固,建得长远!”
赵刚补充道:“大彪同志,政治工作也要跟上。要让大家明白建设根据地的重大意义,激发大家的奉献精神。可以开展一些劳动竞赛,表扬先进,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单纯拼体力,要讲科学,讲效率。”
“是!政委!我们一定落实好!”张大彪郑重回答。
接着,他们来到了由三团负责的外围警戒区域和部分道路修建工地。三团长王怀保正扯着大嗓门,指挥部队和俘虏劳工们一起干活。这里场面更加宏大,也更加混乱。
俘虏们在战士们的看押下,负责最艰苦的土石方作业,用镐头和铁锹艰难地拓宽着那条崎岖的生命线。战士们则主要负责技术性更强的工作,比如测量、爆破危险岩石、加固险要路段。
王怀保看到旅长政委过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和土,小跑过来敬礼:“旅长!政委!你们来了!”
李云龙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问道:“怀保,你这边情况怎么样?这路什么时候能通卡车?”
王怀保是个直性子,立刻倒起了苦水:“旅长,这活儿可真他娘的不轻松!这山石头太硬,好多地方一镐下去就一个白点!俘虏们虽然卖力,但工具损耗太快,人也容易疲。
咱们的战士还好,士气高,就是缺乏经验。照这个进度,要想达到能通卡车的标准,起码还得半个月!这还是保证天气晴好的情况下。”
李云龙皱了下眉,但知道这是实情,他指着那些俘虏说:“对这些俘虏,要看紧,但也不能往死里用。该给吃的给吃的,累病的要及时治疗。咱们八路军讲政策,改造好了,将来未必不能成为我们的力量。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严厉起来,“谁要是敢偷奸耍滑或者煽动闹事,你小子也别客气,该收拾就收拾!出了问题我担着!”
“是!旅长!我明白!”王怀保挺胸道,随即他又凑近一步,压低声音说,“旅长,我这三团光在这儿修路放哨也不是个事儿啊。
你看一团守着核心区,将来肯定仗打得多。我们三团的兵嗷嗷叫,都想打仗!能不能早点把我们撒出去,到周边活动活动,搞点副业,也能减轻点根据地的粮食压力不是?”
李云龙瞪了他一眼,笑骂道:“你小子,就知道打仗!路不通,重武器上不来,大队人马出击就不方便。放心,仗有你打的!等路修得差不多了,外围的据点、运输队,有的是你三团开荤的时候!现在,你的任务就是给老子把路修好,把外围给老子看严实了!这才是头等大事!”
王怀保虽然有点不甘心,但还是利落地敬礼:“是!保证完成任务!把路修得结结实实的,把大门看得牢牢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