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秋。江陵码头。
长江之上,秋水平阔,数十艘高大的江东战船逆流而上,桅杆上“周”字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旗舰楼船缓缓靠岸,船舷放下,一员大将率先走下跳板。
他身着锦袍银甲,姿容俊美,英气逼人,只是眉宇间较之以往,多了几分挥之不去的疲惫与一丝难以察觉的郁色,正是江东都督周瑜。他身后跟着老成持重的鲁肃,以及一众盔明甲亮的江东将领。
诸葛亮与月英早已率领荆州文武在码头等候。月英今日身着较为正式的曲裾深衣,发髻高绾,气质雍容华贵,与平日里的简便装扮迥异,却更显其绝代风华。
“公瑾兄,别来无恙!”诸葛亮率先拱手,笑容温润。
周瑜目光在诸葛亮面上一扫,随即落在月英身上,眼神复杂了一瞬,立刻恢复清明,朗声笑道:“有劳孔明、月英夫人亲迎,瑜愧不敢当。赤壁一别,倏忽近载,见江陵气象一新,二位贤伉俪治理有方,瑜深感敬佩。”他特意加重了“贤伉俪”三字,似在提醒自己,亦在划定界限。
月英敛衽一礼,落落大方:“公瑾兄过誉。赤壁之功,首在江东将士用命,公瑾兄运筹帷幄。妾身与孔明,不过略尽绵力,守土安民而已。”
双方寒暄已毕,一同入城。沿途但见街道整洁,市井繁华,士卒巡逻井然有序,百姓面色从容,全无战乱后的凋敝景象。周瑜与鲁肃看在眼里,心中皆是暗惊。他们原本以为诸葛亮、月英初掌荆州,根基未稳,必是百废待兴,混乱不堪,不想竟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民心归附。
府衙之内,早已设下宴席。酒过三巡,气氛看似融洽,周瑜终于切入正题。
“孔明,月英夫人。”周瑜放下酒杯,神色转为郑重,“赤壁之战,我江东儿郎血染长江,方击退曹贼,保全江南。如今曹操北遁,然其心不死。荆州乃抗曹前沿,不容有失。我主吴侯(孙权)忧心荆襄防务,特命瑜前来,与二位商议,共筑防线。”
鲁肃接口道:“是啊,南郡地处要冲,控扼长江。为确保江防无虞,我江东愿派水军进驻江陵、公安等地,与贵部联防,粮草军械,亦可由我方支应部分。”这话说得客气,实则索要南郡核心之地。
诸葛亮羽扇轻摇,从容应对:“子敬(鲁肃字)、公瑾兄所言甚是。抗曹大业,确需同心协力。然江陵、公安乃我军民心血所系,骤然易帜,恐军心民心不稳。亮有一议,或可两全:南郡防务,仍由我方主要负责,但欢迎江东派员观摩、协助训练。同时,我方愿一次性资助江东钱五十万贯,粮二十万石,精铁五千斤,以酬赤壁之功,并充作后续联军军资。此外,荆南之长沙、桂阳部分与江东交界区域,商贸往来,愿给予江东最惠之利。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月英亦开口道:“公瑾兄,联盟贵在诚心,而非占地。若因区区城池之争,伤了和气,岂非令亲者痛,仇者快?曹操若知我两家生隙,必然拍手称快。妾身知公瑾兄胸怀广阔,必能以大局为重。”
周瑜沉默不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诸葛亮提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厚,尤其是那笔巨额的钱粮物资,对经过大战、消耗不小的江东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而且对方牢牢抓住“民心”“军心”的理由,若强行索要,反而显得江东不近人情,破坏联盟。
他抬眼看向月英,见她目光清澈,言辞恳切,并非虚与委蛇。再想到来路上所见江陵景象,深知对方已在此地扎根,强取恐难如愿,反而可能引发冲突。
良久,周瑜忽然一笑,只是那笑容里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涩意:“孔明与夫人,思虑周详,瑜……佩服。既然二位如此安排,且能保障荆北防务,稳定大局,瑜亦非不明事理之人。便依此议吧。只是……”他话锋一转,看向月英,“瑜近来偶感不适,军中医者皆言乃旧伤引发之气疾,闻夫人精通医理,素有‘仙子’之名,不知可否请夫人……为瑜一诊?”
此言一出,席间微微一静。鲁肃有些诧异地看向周瑜,显然事先并不知情。
月英心中却是了然。历史上周瑜便是因箭疮复发加之气疾,英年早逝于巴丘。她早已留意此事,只是苦无合适机会介入。如今周瑜主动提出,正是天赐良机。
她与诸葛亮交换了一个眼神,得到他微微颔首后,便柔声道:“公瑾兄有疾,妾身岂敢推辞。只是医术浅薄,恐有负所托。若公瑾兄不弃,宴后便可为兄诊视。”
周瑜拱手:“有劳夫人。”
宴席在略显微妙的气氛中结束。月英请周瑜至静室,屏退左右,仔细为他诊脉。指尖触及他腕部皮肤,只觉微凉,脉象浮紧,兼有涩意,确是旧伤未愈,风寒内侵,加之忧思劳碌,导致气机郁结,心肺功能受损。
“公瑾兄,”月英收回手,正色道,“此疾乃积劳所致,旧伤为引,需静心调养,切忌动怒劳神。妾身这里有一剂‘清肺化瘀汤’方,另有一导引吐纳之法,或可缓解症状,固本培元。望兄能遵医嘱,按时服药,勤加练习。”她将早已准备好的药方和一套简化版的《基础锻体诀》中调理气息的法门,交给了周瑜。
周瑜接过,看着上面娟秀而陌生的药材名称(有些是月英根据后世知识添加或替代的),以及那玄妙的呼吸法门,心中百感交集。他深深看了月英一眼,低声道:“多谢夫人。瑜……定当谨记。”
他知道,这份关怀,或许更多是出于盟友之道,或许也有一丝故友之情,但无论如何,这份心意,他承下了。只是,看着眼前这个智慧与美貌并重,已为人妇的女子,再想到江东未来的霸业与荆州这块肥肉,周瑜的心中,依旧充满了难以排解的复杂情绪与沉重压力。
离开静室时,周瑜的脚步似乎轻松了些,但那眉宇间的郁色,却仿佛更深了。月英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她能救其疾,可能否解其心结,化解那注定纠缠的宿命与立场之争?她不知道,只能尽己所能,在历史的洪流中,为这位风华绝代的江东周郎,多争取一线生机。
喜欢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