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周瑜不顾部分将领的反对和孙权的些许犹豫,毅然率领规模更加庞大的“伏波Ⅲ型”舰队主力,携带大量工匠、农师和士卒,再次扬帆南下。这一次,他的目标更加明确——沿着月英海图所示,寻找通往“西方”的航路,并建立稳固的中转基地。
他给月英的去信中写道:“…瑜此行,不为争霸,只为印证海图之广,探寻寰宇之秘。夫人所赠星图海仪,乃指路明灯。江东与荆益,隔海相望,或可各展所长。”
这仿佛是一种含蓄而又坚定的宣告:他决定将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于那广袤无垠的海洋世界,暂时放下陆地上的直接竞争。就在这一瞬间,在成都格物院的一间密室里,一场意义非凡的实验正在悄然进行。
这间密室里光线昏暗,只有一台手摇发电机在角落里发出微弱的电流声。在这微弱的光线中,一台结构异常复杂的装置静静地矗立着,它的表面布满了各种奇怪的符号和线路,仿佛是一个来自未来的科技奇迹。
年轻的匠师紧张地站在装置前,他的手紧紧握着电键,随着每一次敲击,装置上的指针都会微微颤动一下。而在装置的旁边,一张覆盖着奇怪符号的纸带正缓缓移动着,就像是在记录着某种神秘的信息。
终于,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和多次的尝试之后,指针突然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开始在纸带上留下一连串断断续续的印记!这些印记虽然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但对于这位年轻的匠师来说,它们却是无比珍贵的成果。
“成了!夫人!成功了!”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个时刻,他仿佛忘记了所有的辛苦和疲惫,心中只有对这一成果的喜悦和自豪。
月英凝视着眼前那台略显粗糙的原始电报机原型,它的传输距离仅仅只有百步之遥,但在她眼中,这台简陋的机器却散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这不仅仅是一台简单的电报机,更是一个时代的起点!它意味着信息的传递即将突破时空的桎梏,人们将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月英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她知道,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她转过身,目光落在那位匠师身上,用坚定而充满期待的语气说道:“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了!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发电机,提高其功率,以确保电报机能够稳定运行。同时,优化电码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和高效。”
匠师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月英的要求。
月英继续说道:“此外,我们还需要寻找更优质的绝缘材料,以延长电报机的传输距离。我希望在三年内,能够看到成都与汉中之间的电报线路成功打通!”
她的声音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天的到来。”
窗外,春光明媚。技术的洪流奔腾向前,国内争霸的棋局也因周瑜的西行而产生了新的变数。北方的曹魏磨刀霍霍,荆益则在巩固内部的同时,悄然点亮了下一盏引领时代的科技明灯。
而月英体内那悄然滋长的生命能量,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创造与守护中,如静水深流,默默积淀。
喜欢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