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尚未散尽,竹林间弥漫着湿润的草木清香。
余多一夜未眠,脑海中反复回想着藏经阁中的发现、鲁连荣的背叛、莫大先生那深不可测的琴音以及最后的邀约。他依言早早来到莫大先生位于后山僻静处的书房。
书房极为简朴,一桌一椅,一排书架,墙上挂着一幅墨迹已旧的山水画,画的是云海孤峰,意境苍茫。莫大先生正坐在窗边,面前摆着一套紫砂茶具,茶香袅袅。他并未戴那顶宽竹笠,露出清癯而布满皱纹的面容,眼神平静深邃,仿佛能洞悉人心。
“坐。”莫大先生指了指对面的蒲团。
余多恭敬行礼后坐下,静待对方开口。
莫大先生不疾不徐地斟了两杯茶,将其中一杯推到余多面前,这才缓缓开口,声音平淡却直指核心:“昨夜你找到的,可是《溟海归墟述异志》?”
余多心中一震,果然什么都瞒不过这位掌门。他坦然点头:“正是。晚辈冒昧,请前辈责罚。”
“书呢?”莫大先生问。
余多从怀中取出那卷金属包角的古老卷轴,双手奉上。
莫大先生接过卷轴,并未翻阅,只是用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冰凉的金属边角,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与复杂难明的情绪,良久,才轻叹一声:“此卷……还有与之相关的另外几卷……当年曾引得多少风云激荡,故友反目……没想到时隔多年,又因它再起波澜。”
他抬起头,目光如电,看向余多:“你看懂了多少?”
余多老实回答:“卷中文字古老晦涩,晚辈只能勉强辨认部分。只知‘归墟’似是一处神秘秘境,与上古传说、天地元气变迁有关,似乎……需要特殊的‘钥匙’或‘资格’才能寻到并开启。其余便不甚了了。”
“能看懂这些,已属不易。”莫大先生微微颔首,“你既已身陷局中,有些事,也是时候让你知道了。你可知,你所怀的‘种子’,与这‘归墟’,与数百年来武林的格局,乃至与如今嵩山派的野心,有何关联?”
余多屏息凝神:“请前辈解惑。”
莫大先生饮了口茶,目光望向窗外云海,声音悠远,仿佛在叙述一个古老的故事:
“古老相传,天地间元气并非恒定,亦有潮汐涨落,兴衰周期。而上一次元气衰变之末,距今约八百年前,曾有数位惊才绝艳的武道先贤,为寻一线生机,或为追求武道极致,合力探寻天地之秘,最终于茫茫溟海之极,发现了一处名为‘归墟’的秘境入口。”
“归墟之内,光怪陆离,法则迥异,既蕴藏着难以想象的危险,也存在着超越世人理解的机缘和上古遗留的奥秘。据说,其中可能藏着突破武道极限、甚至窥得长生久视的途径,更可能关系着下一次天地元气兴衰更迭的关键。”
“然而,归墟入口缥缈难寻,且非人力可强行开启。唯有身负特殊‘印记’之人,方能感应其存在,并以特殊‘钥匙’引导,方可开启通道。这‘印记’,便被先贤们称为‘种子’。而‘钥匙’,据古老记载,并非单一,药王村世代传承的‘神农本源’,据信便是其中之一。”
余多心中豁然开朗,许多线索瞬间串联起来!原来如此!所以嵩山派才会对“种子”和“神农本源”如此志在必得!左冷禅的野心,竟是如此惊天动地!
莫大先生继续道:“数百年来,关于‘归墟’和‘种子’的传说从未断绝,但‘种子’极其罕见,往往数百年才偶尔显现,且大多如同流星,一闪即逝,难觅踪迹。因此,大多只被视为虚无缥缈的传说。直至……数十年前。”
他语气微顿,带着一丝沉重:“数十年前,武林中曾出现一位惊才绝艳、盖压同代的人物,他天纵奇才,不仅武功卓绝,更博览群书,精研上古秘辛。他坚信‘归墟’的存在,并穷尽心力搜寻线索……最终,他疑似找到了某种确凿的证据,甚至可能……接触过上一代‘种子’的遗留之力。”
余多心中一动:“是……青霖阁下?”
莫大先生看了他一眼,默认了:“是他。他当时的发现和随之而来的狂热,震惊了整个武林。他认为,主动开启归墟,是引领武道突破、甚至挽救未来天地元气衰败的唯一途径。他试图集合各方力量,甚至不惜与一些亦正亦邪、对归墟同样有野心的势力接触……其中便包括如今嵩山派的前身,一些隐世宗门,乃至……初露峥嵘的幽冥道、炼尸堂等邪派。”
“此举自然遭到以少林、武当为首的传统正道的强烈反对,认为强行开启未知秘境,引动的可能是毁灭之灾。当时尚显式微的嵩山势力则暗中支持,企图借此崛起。武林因此暗流汹涌,几近分裂。”
“后来……发生了一场极大的变故。”莫大先生语气变得更加沉痛,“青霖他……在那场变故中,失去了至亲至爱之人,自身也身受难以挽回的重创,更被当时的主流武林视为引发祸乱的‘魔头’,联手围剿……最终,他销声匿迹,世人都以为他早已死去。而他搜集到的关于归墟的大部分资料,或被毁,或被各派瓜分封存,我衡山派所得的,便是其中一部分残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