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御外之策,首重精兵利器。他虽不能直言雷霆铳,却可以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出当前军械之弊,呼吁“遴选良工,精研技法,铸坚甲利兵,使一卒可当十卒之用”,并巧妙以“昔之强弩劲弓,亦赖不断改良,方成制胜之宝”来类比,暗示火器革新之必要。
二、 练兵选将,革除积弊。他提出“汰老弱,补精壮”,“严操练,明赏罚”,尤其强调将领需“通晓兵法,体恤士卒”,避免“纸上谈兵”与“克扣军饷”之痼疾。
三、 固守与屯田并举。主张于险要处“加固城防,广设烽燧”,同时于边防区域“大兴屯田,以兵养兵,减省漕运之费”。
四、 理财节用,清厘赋役。建议“审计度支,裁汰冗费”,“整顿盐铁茶马之政,祛除中饱私囊之蠹”,并强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认为“民富乃国强之本”。
在论述过程中,他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制造局的具体数据,但却将那种基于事实分析的思维模式融入其中,使得对策显得尤为扎实,不同于一般士子的空泛议论。
当时钟(沙漏)显示时间过半时,沈惊鸿终于完成了所有题目的草稿。他不敢松懈,立刻开始着手誊写正卷。
他再次净手,换上一支锋颍尚好的狼毫笔,蘸饱浓墨,凝神聚气,开始将草稿上的文字,一丝不苟地誊写到洁白竹纸上。馆阁体虽显拘谨,但在此刻,却是最稳妥的选择。他努力控制着笔锋,力求每一笔都横平竖直,结构匀称,墨色浓淡一致。寒冷的天气让手指始终有些僵硬,他不得不写几个字就停下来,将手凑到微温的手炉上暖一暖,再继续书写。
誊写的过程,亦是最后一次修改和润色的过程。他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字,确保无错漏,无涂改,更无触犯避讳之处。精神的高度紧张与长时间的端坐,让他感到腰背酸痛,眼目干涩,但他不敢有丝毫分神。
时间在笔尖的移动中悄然流逝。当日光透过糊窗的桑皮纸,变得有些明亮时,沈惊鸿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篇策论的誊写。他放下笔,轻轻吹干纸上的墨迹,又从头至尾快速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
此时,距离考试结束还有约莫大半个时辰。他没有提前交卷,而是将试卷整齐叠好,压在镇纸下。然后,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闭目眼神。号舍内寒意更甚,手脚都已冻得麻木,胃中也因只进了些冷食而隐隐作痛。但他心中,却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以及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
终于,代表着考试结束的钲声敲响,清脆而悠长,在贡院上空回荡。
“诸生住笔——!”
衙役的呼喝声再次响起。受卷官开始依次收取试卷。当沈惊鸿将自己的试卷交出时,看着那叠承载着自己心血与期望的纸张被收走,心中竟生出几分恍惚。
号舍门被依次打开,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子们,如同出笼的鸟儿,纷纷涌出,脸上混杂着解脱、疲惫、焦虑与希冀。沈惊鸿随着人流,缓缓向贡院大门走去。踏出那扇沉重大门的那一刻,外面喧嚣的人声、车马声扑面而来,明亮的雪光刺得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徐府的老仆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见他出来,连忙迎上,将一件厚实的斗篷披在他身上,“小公子,可算出来了,快暖暖身子。”
沈惊鸿点了点头,没有多言,任由老仆搀扶着,踏上归途。回头望了一眼那森严的贡院大门,他知道,第一关已然闯过。结果如何,已非他所能掌控。但他相信,自己在那方寸号舍之中,已然倾尽所能,发出了属于他的、带着格物烙印的第一声初鸣。接下来的,便是等待。而无论结果如何,制造局的烟火,边关的烽火,都将继续牵引着他前行。
喜欢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