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号跟随着那道由古老光骸投射出的路径,如同盲人拄着探路的竹杖,缓缓驶入星骸遗迹的深处。四周是无数悬浮的、散发着微弱光芒的碎片,它们寂静无声,却仿佛无数双来自遥远过去的眼睛,冷漠地注视着这艘闯入的不速之客。
路径蜿蜒曲折,精准地避开了那些体积巨大或能量反应异常的危险残骸,指引着“摇篮”在废墟的迷宫中穿行。每一次转向,每一次微调姿态,都消耗着宝贵至极的能源。
“航向稳定,遵循光径指引。” “能源回流消耗加剧,维持当前航速,储备预计将在四十一标准时后耗尽。” “外部环境维度波动指数持续升高,舰体结构应力缓慢增加。”
报告声在昏暗的指挥中心内回荡,每一个数据都敲打在人们心头。希望就在前方,但代价是能源的飞速流逝。他们像是在用最后的血液,换取一张通往未知终点的单程票。
林烬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坐在指挥席上,目光紧盯着主屏幕上那条光芒构成的路径以及前方无尽的黑暗。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条路并非坦途。
果然,航行了一段距离后,异变突生。
前方的光径,毫无征兆地,突然分叉了!
原本清晰单一的光束,在一个巨大的、扭曲的飞船残骸(其风格与已知任何文明都截然不同)前,分裂成了两条!两条分支的光芒强度、频率几乎完全一致,蜿蜒延伸向废墟两个不同的方向,最终都消失在深邃的黑暗里。
“路径分裂!重复,光径指引出现分叉!”导航官的声音带着错愕与紧张。
“计算两条路径终点的可能方向!”林烬立刻下令。
“计算中……路径A终点指向废墟核心区域的一个高能量反应源,信号特征……与能量回流有微弱相似。路径B终点……能量反应极其微弱,几乎与环境背景融为一体,但维度波动异常平稳。”
两个选择。一条指向可能存在的强大能源或核心遗迹,但风险未知;另一条指向未知的平静,可能是安全区,也可能是彻底的死寂。
“星骸族的指引……为什么会出现分叉?”艾拉皱紧眉头,快速翻阅着诺拉长老的日记和所有相关数据,“日记里没有提到这种情况……除非……”
她猛地抬起头:“除非这分叉并非原本的设计!而是因为遗迹本身受损严重,或者……能量不足?指引系统出了故障?”
这个推测让所有人背后一凉。他们赖以导航的“灯塔”,本身可能也是残缺的!
“尝试与发射指引光线的碎片重新建立连接,请求确认路径!”林烬命令道。
通讯团队立刻尝试,然而所有的信号都如同石沉大海。那块巨大的碎片在发射出光径后,似乎就耗尽了一切,再次陷入了沉寂,只维持着最基本的光径投射,对任何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他们被孤立在了迷途之中,必须依靠自己做出选择。
“能源状态?” “剩余储备仅够维持三十八标准时!如果选择路径A,以预计的能耗,我们可能在抵达终点前就能源耗尽!路径B能耗较低,或许能支撑到终点,但终点是什么完全未知!”
能源的窘迫使得选择变得更加残酷。
选择能源可能丰富的路径A,可能中途枯竭,功亏一篑。 选择未知但能耗较低的路径B,可能安全抵达,却发现终点一无所有,同样意味着慢性死亡。
“将军,怎么办?”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林烬身上。
压力如山般压下。这不是简单的利弊权衡,而是在信息极度匮乏下的豪赌。
林烬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他的灵觉在这片诡异的“虚无之海”中似乎受到压制,变得模糊不清。他无法依赖直觉。
他重新睁开眼睛,目光扫过两条分叉的光径,又看向外部那无尽的、沉默的废墟。
“分析路径A终点的高能量源特征,与我们所知的任何能量类型进行比对。分析路径B终点的维度波动数据,寻找异常模式。”他选择了最笨拙却可能最可靠的方法——寻找更多信息。
技术团队立刻忙碌起来。
几分钟后,结果出炉。
“路径A终点能量源……其波动模式与‘归墟之眼’晶体有百分之零点三的相似性!但与能量回流同源度更高,达到百分之七!” “路径B终点……维度波动平稳得……不正常,仿佛一片绝对的‘死水’,没有任何起伏。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异常!”
路径A终点可能与那危险的晶体有关联,但也可能与救命的能量回流同源。 路径B终点则是一片诡异的、违背常理的“平静”,吉凶难料。
两个选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就在这时,负责监控能源回流的工程师发出了惊呼:“将军!能量回流的速率……正在下降!”
“什么?原因?”
“不清楚!似乎越深入遗迹,回流的强度反而在减弱?好像……这里的空间环境在‘稀释’或者‘吸收’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