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塔,时光协调大厅。
曾经因成功摧毁外围节点而稍显轻松的气氛,此刻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震撼、茫然与一丝豁然开朗的凝重。侦查小队带回来的,不仅仅是险死还生的经历,更是一个彻底颠覆同盟过往所有认知的全新概念。
时寂、魔主、晨星三人(魔主为化身,本体仍在休养)的完整报告,尤其是林风跨越维度传来的那道启示,被列为同盟最高机密,仅在概念危机应对指挥部核心成员间进行深度研讨。
大厅中央,全息影像不再是具体的星图或静滞模型,而是根据启示与侦查结果,构建出的一个极其抽象的、不断演算变化的理论模型。
模型呈现出一个巨大的、散发着微光的薄膜状结构,象征着启示中所言的 “叙事边界” 。薄膜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翻滚涌动的、无法用任何已知色彩描述的 “背景噪音” ,其中充斥着各种相互冲突、相互湮灭的法则碎片与概念雏形,包括那令人心季的“静滞”。而薄膜之内,则是相对稳定、有序的同盟多元宇宙,其稳定的核心,正是那如同定海神针般闪耀的 “永恒之锚”。
此刻,在薄膜的某个区域,清晰地标示出了一片细微的“磨损” 痕迹。如同华美绸缎上被勾出的丝线,一缕缕灰白色的“静滞噪音”,正透过这磨损处,不断地渗透进来,污染着内部的世界。
艾拉凝视着这个模型,清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所以,我们所在的宇宙,乃至整个同盟的多元体系,都只是……一个被这层‘边界’保护起来的‘故事’?而‘静滞’,是‘故事’之外,那无序背景中的一种‘杂音’?”
这个认知,对于任何秉持唯物或唯心神论的文明而言,都是足以动摇根基的冲击。
“更准确地说,我们存在于一个被‘叙述’的‘叙事层’中。”肃正协议的逻辑光球闪烁着,其演算速度已提升至临界点,“‘叙事边界’是维持此叙事层内部逻辑自洽、物理常数稳定、因果链连贯的终极屏障。它将外部的、无序的‘混沌背景’(或称元初混沌、概念之海)隔绝在外。林风道尊所化之‘永恒之锚’,其作用不仅是维持内部‘动态平衡’,更深层的功能,是强化此边界,并定义内部‘正常’与‘异常’的基准。”
空衍大师双手合十,眉宇间带着前所未有的肃穆:“阿弥陀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吾等皆知寰宇浩瀚,却未曾想,此‘浩瀚’亦在‘樊笼’之内。此‘边界’,便是那最大的‘樊笼’,亦是最大的‘庇护’。”
魔主的化身显得比本体更加活跃,他围绕着模型飞舞,指着那“磨损”处,语气带着一种发现新玩具般的兴奋:“林风那家伙的意思很明白了!‘静滞’本身不算什么,它只是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噪音’里比较有特色的一种。真正的问题是,咱家的‘墙’破了!修墙,才是关键!找到能修这堵墙的‘工匠’!”
“工匠……”艾拉重复着这个关键词,目光扫过在场众人,“什么样的存在,能够修复‘叙事边界’?是某种技术?还是某种……个体?”
“绝非寻常技艺或个体可为。”时寂巨大的龙首缓缓摆动,暗金色的龙眸中流淌着岁月的智慧,“此‘边界’,涉及存在之根本法则。所谓‘工匠’,或许并非指具体生灵,更可能是指……一种职业,一种传承,一种专门维护‘叙事层’稳定性的机制或组织。在吾族最古老的零星记载中,似乎提及过类似的存在,被称为‘世界编织者’或‘秩序维护者’,但其踪迹早已湮灭在时光长河深处,难辨真伪。”
晨星感受着胸口生命印记传来的微弱波动,开口道:“‘源初之绿’的传承记忆中,也有类似的模湖印记,提及在生命诞生之初,有神秘之力梳理法则,奠定生命诞生的基础,但并未明确提及‘工匠’之名。”
“逻辑推演开始。”肃正协议介入,“假设‘叙事边界’存在,且可由‘工匠’修复。那么,‘工匠’可能具备以下特征:一,能够感知并理解‘叙事层’结构;二,掌握干涉甚至修改‘边界’的技术或能力;三,其存在形式可能超越常规生命形态,或存在于‘边界’之外的‘混沌背景’中,或隐匿于‘叙事层’内部难以触及的角落。”
推演的结果,让众人感到一阵无力。寻找这样的“工匠”,无异于大海捞针,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于他们所能理解的“大海”之中。
“或许,‘工匠’并非远在天边。”一直沉默的空衍大师忽然开口,他目光平和地看着那理论模型,“林风道尊启示中言:‘锚……非止动……亦定‘常’与‘无常’之序’。贫僧以为,道尊以身化锚,稳定此界,其本身,或许已触及了‘工匠’的领域。只是其侧重在于‘定序’,而非‘修补’。然,道尊既能传递此启示,是否意味着,他知晓‘工匠’之所在,或……‘工匠’之传承,本就与此界相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