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渔港的晨雾里,突然多了些细碎的 “星点”。小望刚蹲在红树林边缘检查共生叶,就见一群羽毛泛着星尘光斑的候鸟从海面掠过,翅膀扇动时落下的淡金粉末,竟能与红树林的地脉纹产生短暂共鸣 —— 这是 “星羽鸟”,按渔民的记载,它们本该在三个月后才迁徙到望渔港,如今却提前了整整一个季节,而且数量比往年多了十倍不止。
“小望前辈!星羽鸟的粪便里有星脉能量!” 小郑的儿子小海举着一个透明的采集瓶跑过来,瓶里装着几粒沾着淡金粉末的鸟粪,“我爹说,这些鸟粪落在滩涂上,让地脉纹长得更快了,但也让有些红树林的根系长得太密,把候鸟巢给挤掉了!”
小望接过采集瓶,指尖刚碰到瓶壁,眉心的传承印记就轻轻发烫 —— 地脉忆语的声音带着一丝温和的提醒,是林晚前辈的语气:“共生不是静止的画,是流动的河,会有新的水滴进来,也会有旧的波纹散开,守世者要做的,是帮河找到新的流向,不是拦着它。”
他立刻召集星芽和石舟,三人带着维度检测仪来到红树林深处。果然,靠近滩涂的几棵红树根须缠绕得如同密网,原本筑在树干上的候鸟巢掉落在地,几只星羽鸟在枝头焦躁地鸣叫,它们的羽毛因能量紊乱,星尘光斑忽明忽暗。石舟的检测仪屏幕上,地脉能量的曲线明显偏高,而星脉能量的曲线偏低,两者的平衡被星羽鸟带来的外来星脉能量打破了。
“是动态失衡!” 石舟指着屏幕上的波动,“星羽鸟从远方带来的星脉能量,比本地星脉能量更活跃,地脉为了吸收这些能量,让根系快速生长,反而干扰了生态。如果不调整,再过几天,红树林的通风会变差,可能会引发地脉菌的霉变。”
星芽蹲在掉落的鸟巢旁,指尖在空气中画着符文,淡紫色的光纹落在鸟巢上,暂时稳住了星羽鸟的情绪:“我查过传承库的‘生态应变篇’,里面说遇到外来物种时,不能赶走它们,也不能强行改变本地生态,要造一个‘过渡共生区’—— 让外来者和本地生态慢慢适应彼此。”
三人正讨论着,通讯器突然响起,阿辰的声音带着急促:“星陨台的星尘堆出现异常!星尘能量在向海面流动,好像在追逐星羽鸟的能量!你们快过来看看,再这样下去,星尘堆的能量会不足,影响白虎关卡的星脉稳定!”
赶到星陨台时,眼前的景象让三人吃了一惊 —— 原本堆积如山的星尘堆,边缘的星尘正化作淡金的 “溪流”,顺着星轨阶梯流向海面,与星羽鸟翅膀落下的粉末汇合,在空中形成一道金色的光带。阿辰正站在星尘堆旁,用星尘感知粉画出临时符文,试图拦住星尘的流动,但效果甚微。
“星尘是在‘回应’星羽鸟的能量!” 小望突然明白,地脉忆语里 “流动的河” 不是指生态,是指所有能量 —— 地脉、星脉、生态、维度,甚至外来的能量,都是河的一部分,“我们之前总想着‘稳定’,却忘了动态共生的核心是‘流动’,星尘流向海面,不是流失,是在寻找新的共生方式!”
星瑶补充道:“传承库的‘星脉应变录’里有记载,星尘能与外来星脉能量融合,形成‘星尘共生雾’,既能滋养星羽鸟,又能反过来补充星尘堆的能量。但需要在海面和星尘堆之间布置‘动态导流阵’,引导能量双向流动,而不是单向流失。”
石舟立刻调整检测仪的参数,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导流阵的三维模型:“导流阵需要三个阵眼 —— 星陨台的星尘核心(白虎能量)、红树林的共生叶(朱雀能量)、海面的星羽鸟栖息地(外来星脉能量),三个阵眼形成三角,让能量循环流动。但星羽鸟的栖息地不固定,怎么让它们留在阵眼附近?”
“用星尘和红树林的果实!” 小海突然喊道,他手里拿着一颗泛着淡金的红树林果实,“星羽鸟喜欢吃这个!我们可以在海面的阵眼处撒上果实,再用星尘画出吸引它们的符文,这样它们就会留在那里了!”
说干就干。小望带着星尘核心来到星陨台阵眼,将核心嵌入预先挖好的凹槽,调动白虎星脉能量,让星尘停止单向流动;星芽则在红树林阵眼处,用共生叶和星尘粉末编织 “吸引符文”,淡紫色的光纹在海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圆环;石舟和小海乘小船来到海面阵眼,撒下红树林果实和星尘粉末,很快,一群星羽鸟被吸引过来,落在圆环内,翅膀的星尘光斑与符文产生共鸣。
“动态导流阵,启动!” 小望高声喊道,同时将传承印记的能量注入星尘核心。刹那间,星陨台的星尘 “溪流” 改变方向,顺着导流阵的光带流向海面,与星羽鸟的能量融合,形成淡金色的星尘共生雾;共生雾又顺着光带流回红树林,滋养着缠绕的根系,让根系慢慢舒展,不再挤压候鸟巢;最后,一部分共生雾流回星尘堆,补充星尘能量,形成完美的能量循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