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秋,京郊永定门外。
陆明渊勒住缰绳,马蹄在青石板路上擦出火星。他望着眼前那片荒草丛生的义庄,衙役手中的火把将扭曲的树影投射在斑驳的围墙上,宛如无数挣扎的手臂。
陆大人,就是这里。师爷颤抖着指向废墟深处,上月县试,七名童生暴毙于此。
陆明渊翻身下马,锦缎官服扫过枯叶发出簌簌声响。他是新任顺天府丞,三日前接到奏报:永定门外义庄突发异变,停尸房内七具童尸口吐黑血,尸体扭曲成不可思议的角度,似被无形之力拉扯。更诡异的是,当地县令与两名仵作竟在勘察现场后精神失常,胡言乱语。
掌灯。陆明渊沉声命令,仔细搜查,莫要遗漏蛛丝马迹。
衙役们举起火把,鱼贯而入。陆明渊独自步入停尸房,腐朽的木门在身后吱呀作响。室内阴冷潮湿,墙壁上凝结着暗红色霉斑,散发出的腐臭味令人作呕。
七具棺木整齐排列,每具都钉着刻有符咒的桃木钉。陆明渊蹲下身,轻触最右侧那具棺材。就在他的指尖接触到冰冷的棺盖时,一阵刺骨寒意顺着指尖直窜心脏。
咔嚓——
棺盖内传来细微的碎裂声,如指甲刮过骨头的声响。陆明渊猛地缩手,却见那棺盖竟自行缓缓移动,露出一条细缝。一缕漆黑液体从缝隙中渗出,在月光下泛着诡异光泽。
大人!身后衙役惊呼,所有棺材都在动!
陆明渊转身,只见其他六具棺材同时震颤,棺盖缝隙中渗出黑色黏液,在地面汇聚成扭曲的符文。墙壁上的霉斑突然疯狂生长,形成一张张痛苦人脸,发出无声哀嚎。
退后!陆明渊厉声喝道,却见一名衙役已吓得瘫软在地。黏液触地即溶,发出滋滋声响,腾起阵阵白烟。
突然,一声凄厉尖啸划破夜空,所有棺材同时炸裂。七具童尸直立坐起,眼窝深陷,舌头上结满血痂,十指弯曲如钩。它们眼睑上翻,露出全部眼白,诡异地朝陆明渊爬来。
陆明渊掏出怀中令牌,拍案而起,本官乃朝廷命官,尔等邪祟,还不速速退去!
令牌光芒微闪,童尸们动作稍滞。趁此机会,陆明渊冲向门口,却见门口不知何时已站着一个佝偻老者,手持铜铃,口中念念有词。
大人莫怕,某乃白云观道士玄一,奉旨前来除妖。老者甩出三道黄符,贴于门框之上,这些并非童尸,而是被所害的冤魂!
话音刚落,七具童尸突然发出非人的嘶吼,扑向玄一道长。玄一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把朱砂笔,在空中迅速画符,一道金光将童尸逼退。
陆大人请看墙上。玄一指着被黏液浸染的霉斑,这些并非霉变,而是清朝特有的痕迹。
陆明渊定睛细看,那些霉斑在火光映照下竟显现出细小文字,记载着雍正年间一桩骇人听闻的文字狱案件。七名童生因在书院墙壁上题写讽刺时政的诗句,被判定犯下之罪,遭受处决。
墨刑?陆明渊眉头紧锁。
以特制墨汁混合朱砂,刺入受刑者皮肤,使文字永留体内。受刑者死后,怨气化墨,附着于棺椁之间。玄一神情凝重,此案涉及当朝权贵,真相被掩埋百年。如今冤魂不散,必有所求。
正当两人交谈之际,义庄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数十名黑衣人手持火把将义庄团团围住,为首一人身着四品官服,面容阴鸷。
陆明渊,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自调查朝廷密案!来人厉声喝道,来人,拿下这个多管闲事的官员!
第二章:血案疑云
李大人深夜造访,有失远迎。陆明渊不动声色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不知大人此行所为何事?
李大人冷笑一声:陆大人不必装糊涂。永定门外童生暴毙案,乃当今圣上钦点的要案,岂是你一个小小通判能插手的?来人,将他拿下!
衙役们正欲上前,玄一道长突然甩出三枚铜钱,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在地上排成字。霎时,包围义庄的黑衣人纷纷后退,面露惊恐之色。
李大人,这些童生冤魂索命,已酿成大祸。若不及时化解,恐怕会危及京城安危。玄一沉声道。
李大人面色阴晴不定:荒谬!不过是一群孩童暴毙,何来冤魂之说?分明是你等道士故弄玄虚,迷惑视听!
是吗?陆明渊突然开口,那李大人可否解释,为何死者舌头上都结着血痂?又为何尸体扭曲成如此诡异角度?
李大人一时语塞,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厉声喝道:大胆!竟敢质疑朝廷命官!来人,给我拿下这个妖道和通判!
眼见冲突一触即发,陆明渊突然从袖中掏出一道黄绫圣旨:奉旨调查此案,任何人不得阻挠!
李大人脸色骤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臣...臣不知圣上已有旨意...
李大人平身。陆明渊语气平淡,本官奉旨前来,正是为了查明真相。听闻李大人与此案有涉,还望如实禀告。
李大人闻言,额上冷汗涔涔而下:大人明鉴,此案乃上司交办,下官只是奉命行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