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的第十九天,天空仿佛被揉皱的铅纸,低垂在青崖山的峰顶。林夏的车在盘山公路上艰难前行,车轮碾过泥泞,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车窗。她紧握方向盘,目光紧盯着前方若隐若现的山路标识。
导航显示前方五百米应该有村庄,可是什么都没有。林夏自言自语,手指轻敲方向盘。作为一名民俗文化摄影师,她本想趁七月半前赶到青崖村拍摄当地独特的佛诞祭祀,却没想到导航信号突然消失。
山体滑坡的痕迹随处可见,泥石流冲刷过的山路旁,裸露的树根像极了干枯的手臂。林夏犹豫片刻,决定弃车步行。背包里装着她的相机、三脚架和几件换洗衣物,还有那本破旧的《青崖村志》,这是她在县图书馆偶然找到的资料。
据村志记载,青崖村始建于唐代,因山崖形似莲花而得名。村里有一座千年古刹,供奉着千手千眼观世音,每年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诞辰,村民都会举行盛大法会...
文字在此模糊不清,显然是被水浸湿过。林夏叹了口气,加快了脚步。
暮色渐浓,远处的山腰间,几点灯火若隐若现。林夏加快脚步,沿着一条几乎被荒废的小径前行。随着距离拉近,她发现那灯火聚集处竟是一处规模不小的村落,数十户人家依山而建,炊烟袅袅。
然而奇怪的是,村口站着几个身穿黑袍的人,背对着她,似乎在注视着什么。更令林夏不安的是,村中一片死寂,没有鸡鸣犬吠,连孩童的嬉笑声都听不见。
有人吗?林夏试探着喊道。
黑袍人们缓缓转身,林夏倒吸一口冷气——他们脸上戴着诡异的面具,面具上绘制着扭曲的鬼脸,只露出一双双幽绿的眼睛。
七月半,雨落莲,佛前灯,照冤魂...
沙哑的声音从面具后传出,林夏后退一步,却踩空滑下山坡。她绝望地闭上眼,等待坠落的疼痛...
然而,预想中的撞击并未到来。
睁开眼,林夏发现自己躺在一块青石板上,身上没有半点伤痕。她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正站在村口,而那些黑袍人已经消失不见。
姑娘,你来了。沙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夏猛地转身,看见一位身着灰布僧袍的老者,手持念珠,面容枯槁,双目深陷,却透着不似常人的精光。
您是...?
无相寺的守山人,法号。老僧微微颔首,姑娘既是来拍摄佛诞法会的,为何来得这般迟?
我...迷路了。林夏勉强回答。
老僧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七月半雨落时,佛门净地亦非善地。姑娘若要进村,需记住三件事。
何事?
子时不入佛堂,不拜无面佛,不答鬼问。
林夏正欲询问,却见老僧已转身离去,背影很快消失在雨幕中。
犹豫片刻,林夏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青崖村。
第二章:无面佛
青崖村的房屋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青瓦白墙,雕梁画栋。然而此刻,家家户户门窗紧闭,没有一丝生气。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发出单调而有节奏的声响,如同无数人在低声哭泣。
林夏举起相机,对准一座古老的院落按下快门。照片冲洗出来后,她惊讶地发现,原本空无一人的院落中央,竟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
一定是光线问题。她自我安慰道,继续前行。
村子中央有一座高大的山门,匾额上书无相寺三个鎏金大字。门前的香炉中插着几炷香,香灰尚新,显然有人最近祭拜过。
寺门虚掩,林夏轻轻推开,一股檀香味夹杂着霉味扑面而来。大殿内昏暗一片,只有几盏油灯摇曳。林夏打开相机闪光灯,照亮了这座宏伟的佛殿。
正中供奉着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通体鎏金,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庄严。然而当林夏的闪光灯照亮佛像面部时,她惊恐地发现,那本该慈悲的面容此刻却扭曲狰狞,嘴角诡异地上扬,仿佛在嘲笑什么。
更令她毛骨悚然的是,佛像面前跪着一个人影,听到动静缓缓转身。那是一位身着红衣的少女,面容苍白如纸,双眼空洞无神。
你是谁?为什么在这里?林夏强压恐惧问道。
少女嘴唇微动:七月半,雨落莲,佛前灯,照冤魂...
声音与那老僧如出一辙。林夏后退几步,撞倒了身后的木鱼。声响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少女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朝林夏扑来!
林夏慌乱中按下快门,闪光灯亮起的瞬间,少女的身影凝固在半空中,面容扭曲成一种难以描述的恐怖形状。照片冲洗后,林夏看到的是一张腐烂的、没有五官的脸。
正当她惊魂未定时,大殿深处传来一阵木鱼声。循声望去,一位身着黄色袈裟的老僧正坐在蒲团上,双目紧闭,手中的木鱼有节奏地敲击着。
施主怕鬼?老僧突然开口,眼睛依然紧闭。
您是...林夏惊魂未定。
无相寺住持,法号。老僧缓缓睁眼,那是一双浑浊的眼珠,但在那瞳孔深处,似乎隐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智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