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枯井怨
公元2018年,夏末。华北平原的深处,太行山脉的余脉连绵起伏,如同蛰伏的巨兽。一支由省考古研究所和几位民间历史爱好者组成的联合考察队,正艰难地跋涉在人迹罕至的群山中。他们的目标是寻找一处与北魏时期着名叛乱——“大乘教之乱”相关的遗址。
领队的是考古所的陈默教授,一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的中年学者,对南北朝历史,尤其是那段充满血腥与荒诞的宗教狂热时期,有着近乎痴迷的研究。队伍里还有一个年轻的历史系研究生李伟,他是陈教授的学生,精力充沛,对未知充满好奇;摄影师王磊,负责记录;以及当地向导老杨头,一个沉默寡言、对这片大山了如指掌的老人。
根据古籍残片和地方志的模糊记载,大乘教的核心人物法庆和尚在起事失败后,曾率领残部逃窜至这深山之中,修建了一座秘密的“佛国”作为最后的据点。那段历史充满了血腥与诡异传说,据说法庆及其信徒手段残忍,屠戮生灵,施行各种诡异的仪式,最终被朝廷大军围剿,玉石俱焚。但具体的遗址位置,却一直是个谜。
“教授,您看那边!”李伟眼尖,指着前方一处被藤蔓半掩的山坳。
陈教授举起望远镜,镜片后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山坳深处,隐约可见几段残破的石墙和一座坍塌过半的佛塔轮廓,周围的植被异常茂盛,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死寂。
“找到了……可能就是这里。”陈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不仅仅是学术发现的激动,更有一种莫名的、源自历史深处的寒意。
队伍小心翼翼地向目标靠近。越往里走,空气似乎变得越发潮湿粘稠,阳光也难以穿透浓密的树冠,投下斑驳陆离的阴影。四周静得出奇,连鸟叫虫鸣都消失了,只有队员们沉重的呼吸声和脚踩在腐叶上的沙沙声。
老杨头突然停下了脚步,脸色凝重地看着前方那片废墟。“你们……最好还是回去吧。这地方,邪性得很。我爷爷说过,这里死过太多人了,怨气重,从来没人敢深入。”
“杨大爷,我们是来做科学研究的。”李伟有些不解,甚至觉得老人是在故弄玄虚。
陈教授拍了拍老杨头的肩膀,示意他放心,同时对李伟说:“历史研究,有时就需要面对这些‘邪性’的地方。来都来了,仔细勘察一番。”
就在这时,走在最前面的王磊突然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在佛塔残骸的底座旁,一丛茂密的野草被拨开,露出一口被石板半掩着的枯井。
这口井看起来比周围的遗迹更加古老,井口用几块巨大的青石板垒砌,上面布满了苔藓和时间的刻痕。其中一块石板边缘有些松动,露出下方漆黑一片的深邃。
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笼罩了所有人。这口井,仿佛是这片死亡之地唯一张开的、窥视着闯入者的眼睛。
陈教授走上前,仔细观察着井口的石板。他注意到石板上刻着一些模糊不清的符号,既像是梵文,又有些扭曲怪异,透着一股邪气。他用手指轻轻拂去上面的浮土,那些符号似乎在指尖下变得更加清晰,隐隐散发着一种冰冷的气息。
“这些符号……”陈教授皱紧了眉头,他钻研多年北魏文字,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写法。“不像佛经,倒像是某种……诅咒。”
李伟好奇地探头往井里看,只见黑黝黝的深不见底,一股阴冷的寒气扑面而来,带着浓重的土腥味和难以形容的腐朽气息。他隐约觉得,井底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
“别看!”陈教授猛地拉住他,“这地方太危险了。”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发出呜呜的声响。井口那块松动的石板忽然发出“咔嚓”一声轻响,似乎向下沉了一丝。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老杨头脸色煞白,连连摆手:“快走!快离开这里!此地不宜久留!”
陈教授也感到一阵心悸,他知道,这次考古发现,或许将把他和他的团队带入一个远比历史记载更加恐怖的深渊。那口枯井,就像是连接着过去罪恶与怨念的入口,正散发着无声的邀请。
第一章:诡影初现
尽管心中不安,但强烈的探知欲还是驱使着考察队决定对枯井进行初步清理。他们小心翼翼地移开了那块松动的石板,一股更加浓烈的、令人作呕的腐臭味从井底喷涌而出,熏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王磊强忍着不适,打开强光手电向下照射。井壁是粗糙的岩石,长满了滑腻的青苔,往下延伸了约莫十米左右,似乎还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隐约堆放着一些杂物,再往下便是彻底的黑暗。
“下面好像有东西。”王磊的声音有些发颤。
陈教授找来绳索,准备亲自下去探查。李伟自告奋勇要求一同前往,陈教授犹豫了一下,最终同意了。老杨头则在地面紧张地注视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一些祈求平安的土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