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山崖倾泻而下,苏怀瑾的车灯在泥泞的山路上劈开一道微弱的光路。作为民俗学研究者,她本想趁七月半前赶到青石村收集资料,没想到导航信号突然消失,山体滑坡的泥石流更是将唯一的下山路堵得严严实实。
该死,难道真要在车里过夜?她捶打着方向盘,目光落在副驾驶座上的那个古旧傩戏面具上。这是镇上博物馆馆长硬塞给她的,说是护身之物。面具呈青铜色,嘴角诡异上扬,眼眶深邃得仿佛能吸入灵魂。
车灯突然闪烁几下,熄灭了。
黑暗中,一阵铜铃声自远而近。苏怀瑾透过雨幕,看见十二个披蓑衣的人影出现在山路拐角,他们面戴傩戏面具,沉默地抬着一顶朱漆棺椁,赤脚踏过泥泞,却不留一丝足迹。
七月半,雨落棺,娘娘睁眼莫要看......一首古老童谣莫名浮现在脑海。苏怀瑾浑身发冷,缩在座位下。棺木经过车窗时,她看见棺盖缝隙里垂落着一缕漆黑长发,发梢滴落的不明液体在车漆上蚀出青烟。
铜铃声渐行渐远,她才敢发动车子,沿着抬棺队伍相反的方向前行。转过山坳,远光灯照出一栋古旧院落,门楣上挂着的木匾。
门虚掩着,似乎在等待她的到来。
第二章:秦宅异象
院内檐角挂着铜铃,随风发出与抬棺队伍相同的声响。正厅供桌上,一面古朴的青铜镜在烛光中泛着诡异的绿光。
请问有人吗?苏怀瑾的声音在空荡的厅堂中回荡。
客人来了。沙哑的声音从堂后传来。一位佝偻老人拄着鸡骨藤拐杖现身,秦老头在此,百年来少有外人至此,姑娘怕是迷路了?
老人目光落在苏怀瑾手中的傩面上,瞳孔微缩,姑娘哪来的这个?
镇上博物馆馆长给的,说是护身。
老人脸色骤变,馆长?青石镇的李馆长?
苏怀瑾点头。老人却已转身,枯枝般的手指指向内室,姑娘若想活命,就往西厢房去,无论听到什么,切莫出来!
苏怀瑾还想询问,却见老人已经踉跄离去。西厢房门缝下渗出缕缕黑雾,她犹豫片刻,还是推开了门。
房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木床和一张古旧书桌。书桌上摊开一本发黄的日记,扉页写着秦无垢三字。翻开第一页,苏怀瑾的心跳几乎停滞——这分明是她祖父的笔迹!
1943年,随军至青石村,发现村民祭祀无生老母,言及末劫将至,需以童男童女为祭......
窗外惊雷炸响,苏怀瑾抬头,只见窗纸上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女子身影,面容惨白,嘴唇却红得滴血。她刚要尖叫,那影子却突然扭曲成她自己的模样。
门外传来铜铃声,接着是老人沙哑的喊声:时辰到了,该上路了。
第三章:地下祭坛
西厢房的地板忽然下陷,苏怀瑾来不及呼救,便坠入冰冷黑暗之中。坠落中,她听见头顶传来木板合拢的闷响,以及锁链拖动的刺耳声响。
不知过了多久,她跌坐在一个宽阔的地下祭坛中。四周石壁上刻满诡异符文,中央是一座巨大的青铜祭坛,上面摆放着七个陶瓮,瓮口封着朱砂符纸。
苏怀瑾,我等你很久了。
声音从背后传来,苏怀瑾转身,看见一位身着黑袍的老妇人,脸上戴着傩戏面具,只露出一双幽绿的眼睛。
你是谁?苏怀瑾强作镇定。
我是秦无垢,也是你祖父,更是你曾祖母。老妇人摘下面具,露出一张与苏怀瑾惊人相似的脸,只是皮肤干瘪如同树皮,我们都是无生老母选中的容器。
祭坛突然震动,陶瓮中的液体开始沸腾,散发出腐臭气息。苏怀瑾惊恐地发现,那些液体中漂浮着婴儿的肢体和器官。
无生老母是众生的母亲,她将在末劫之日降临人间,带领信徒脱离苦海。老妇人狂热地说,我们需要纯净的童男童女之身作为容器,才能承载她的神力。
苏怀瑾想起日记中提到的祭祀,颤抖着问:这就是你当年带走那么多孩子的原因?
不,那只是开始。老妇人指向祭坛上方,真正的仪式需要集齐九十九具纯净肉身,方能唤醒无生老母的真身。你祖父当年发现了我们的秘密,却选择了错误的道路......
地面突然裂开,露出一条向下的甬道。老妇人枯瘦的手抓住苏怀瑾的肩膀,你不是第一个被选中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现在,轮到你了,成为无生圣女
第四章:血祭仪式
甬道尽头是一间圆形石室,十二根石柱环绕中央祭台,每根石柱上都锁着一名少女,她们双眼空洞,嘴里塞着布条,手腕脚踝都钉着青铜钉。
这些都是你的前任。老妇人指着其中一名少女,她们和你一样,有纯正的血脉,却没能承受无生老母的力量。
苏怀瑾注意到祭台上放着一本古籍,封面上画着一位怀抱婴儿的女神,正是无生老母的形象。她翻开书页,发现这是一部记载白莲教秘术的典籍,其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血祭仪式召唤无生老母降临人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