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秋,夜雨滂沱。
紫禁城内灯火通明,养心殿中,年迈的皇帝突然剧烈咳嗽,一口黑血喷出,染红了龙案上的奏折。太医们手忙脚乱,却束手无策。
传旨...传旨...雍正帝气若游丝,眼神却异常明亮,召张廷玉、鄂尔泰、允禄、允礼入宫...
当夜,四位重臣跪在养心殿外,听着殿内时断时续的咳嗽声,无人敢出声。午夜时分,殿门忽然大开,一位小太监慌张跑出:皇上驾崩了!
次日,京城九门戒严,所有官员不得擅自离开。与此同时,一支由钦天监监正允禄亲自率领的队伍悄然出城,前往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此次皇陵修建,务必秘密进行。允禄对工部官员低语,新帝登基前,绝不能走漏风声。
数月后,一座气势恢宏的陵墓在马兰峪山间拔地而起,名为泰陵。然而,修建过程中怪事频发,多名工匠离奇死亡,尸体呈现诡异姿态。监工大臣将此事上报,却被告知。
雍正帝下葬当夜,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守陵人老李头躲在树后,亲眼目睹一道黑气从地宫冲天而起,直入云霄。
那是什么?身旁的小厮吓得声音发抖。
别问,老李头面色惨白,去告诉其他人,今晚的事,一个字也不许说。
两百年后的1985年,一支考古队进驻清东陵,准备对泰陵进行保护性发掘。
队长林教授是考古研究所的权威,他坚信泰陵地宫保存完好,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具有重大意义。队伍中还有摄影师王明、文物修复专家赵琳、历史顾问刘汉以及几名技工。
据说当年雍正帝暴毙,死因成谜,连遗体都未经防腐处理就匆忙下葬。刘汉在帐篷里点燃一支烟,向众人介绍情况,这次发掘可能会解开这个历史之谜。
听说这陵墓有些邪门,技工老张压低声音,当地人都说晚上能听到哭声,还有人看见过红衣女子在陵周围游荡。
迷信。林教授不屑一顾,现代科学可以解释一切现象。
第二天,考古队开始清理陵前神道。赵琳蹲在地上,仔细清理着一块石碑上的青苔。突然,她惊叫一声:林教授!快来看!
林教授匆忙赶来,只见石碑底部刻着几个小字,被泥土掩盖了大半:...尸解成仙...术士张明空...
尸解?林教授皱眉,这是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传说可以舍弃肉身,羽化成仙。
但这里说的是尸解成仙,好像有些不同。刘汉若有所思。
当天下午,他们找到了地宫入口。厚重的石门上刻满了符文和图案,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八卦图。林教授小心翼翼地检查着门缝:这些符文应该是用来镇邪的。
让我来吧,赵琳拿出特制的钥匙,我研究过清代皇家陵寝的结构。
随着机关转动,石门缓缓打开,一股霉味扑面而来。手电筒的光束照进黑暗,露出长长的甬道,两侧墙壁上绘满了壁画。
这些壁画...刘汉惊讶地说,描绘的是雍正帝的生平,但有些画面很奇怪。
众人借着灯光细看,壁画上除了常规的政务场景外,还有一些隐秘的画面:一位身穿道袍的老者站在皇帝身边,手中托着一个奇怪的器皿;皇帝面容憔悴,似乎在接受某种治疗;地宫深处,几个黑衣人围着一个石台,台上躺着一个人形物体...
看这个,王明指着壁画一角,那是什么?
画面上,几个工匠正在雕刻石碑,其中一人突然倒地,身体抽搐,随后七窍流血而死。在他旁边,一个道士模样的人正将一团黑色液体倒入石碑底座。
这好像是某种仪式。林教授沉声道。
继续前行,他们来到地宫主室。巨大的棺椁置于中央,上方悬挂着精美的吊灯,四周摆放着随葬品。棺椁表面雕刻精美,中央刻着世宗宪皇帝梓宫几个大字。
准备开棺。林教授下令。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吹过,蜡烛忽明忽暗。老张突然栽倒在地,口吐白沫,不停抽搐。众人慌忙上前查看,发现他双眼圆睁,瞳孔扩散,已经没了呼吸。
心脏病发作?王明检查着老张的脉搏。
赵琳脸色苍白,他身上没有斑点,但嘴唇发紫,像是中毒。
林教授皱眉,示意其他人继续工作。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棺盖,里面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尸体。虽然已过去两百多年,但雍正帝的面容依然清晰可辨,甚至可以看到细微的胡茬。最令人惊异的是,他的皮肤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青灰色。
尸体保存得这么好,真是奇迹。赵琳惊叹道。
就在此时,王明的手电筒照到了棺内一侧,那里刻着一行小字:七星借命,尸解成仙,血祭七七,方得超脱。
这是什么?林教授念出声来。
像是某种咒语,刘汉脸色凝重,七星借命,可能是指利用北斗七星的力量,尸解成仙则是指...变成僵尸。
别胡说,林教授斥责道,这肯定是某种道教修炼方法,不是你说的那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