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不祥的钟鸣
时值大周朝显德七年,暮春时节,江南水乡却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沉闷。连绵的阴雨已经下了半月,将青石板路浸得油滑发亮,空气中弥漫着水汽和若有若无的腐朽味道。位于金陵城外三十里处的雷音山,此刻更是云雾缭绕,山色空蒙,平添了几分神秘与压抑。
雷音寺,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刹,曾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香火鼎盛的一座。传说此地曾有仙人乘鹤而至,点化山石,留下佛法真谛,故而得名。寺中供奉着佛道两家的神只,香客往来,梵音不绝,一度是方圆百里信徒心中的圣地。
然而,近半年来,雷音寺却怪事不断。先是山门外那口有数百年历史的青铜古钟,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无故自鸣,声震四野,惊醒了山中鸟兽,也吓坏了前来上香的香客。那钟声与平日里僧侣诵经敲击的祥和之音截然不同,沉闷、嘶哑,彷佛来自九幽地狱的哀嚎,听得人头皮发麻,心神不宁。住持无相禅师只说是山风骤起,古钟松动所致,并未放在心上,只是加派了僧人看守。
但怪事并未停止。接着是寺内收藏的诸多佛经,尤其是那些年代久远的梵文贝叶经和手抄经卷,时常无故自燃。火光不大,却带着一种诡异的青蓝色,将珍贵的经文化为灰烬,只余下一些焦黑的、扭曲的残片,形状有时竟似挣扎的人形或是狰狞的鬼脸。更令人不安的是,每逢月圆之夜,尤其是血月之夜,雷音寺后山的「听松崖」方向便会传来阵阵若有若无的低语,像是无数人在绝望地哭泣、嘶吼,又像是某种古老而邪恶的咒语在回荡。
这些事情闹得人心惶惶,香客锐减,原本热闹的雷音寺变得门可罗雀。留守的僧侣们脸上也失去了往日的平和,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和猜疑。一些年轻僧侣忍受不住压力,悄然离去;留下的,则在无相禅师的严令下,紧守寺规,日夜诵经,试图以佛法压制这诡异的现象。
这天,雨水暂歇,天空依旧阴沉得像一块脏了的抹布。一个名叫「无念」的小沙弥,约莫十四五岁的年纪,背着简单的行囊,跟着一位知客僧明空,第一次踏上了雷音寺的山门台阶。
无念是个孤儿,自小被无相禅师收留,一直在寺中做些杂役。他天资聪颖,心性纯良,但身体孱弱,久居山中,对外界知之甚少。此次被无相禅师派来雷音寺,名为「学习佛法,增长见闻」,实则是无相禅师察觉到寺中气氛不对,想将他暂时送到这处「是非之地」,或许另有深意,或许是让他远离可能到来的危险。
「无念师弟,到了。这就是雷音寺。」明空停下脚步,指着眼前这座笼罩在薄雾中的宏伟建筑群,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无念抬头望去。雷音寺依山而建,层叠而上,红墙黛瓦在阴沉天色下显得有些肃杀。主殿「大雄宝殿」高耸入云,飞檐斗拱间雕琢着精美的龙凤图案和佛像,但在无念眼中,那些曾经庄严慈悲的面容,此刻却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透着说不出的怪异。山门两侧镇守的石狮子,龇牙咧嘴,圆睁怒目,在朦胧的雨雾中,竟像是活物一般,透着一股凶戾之气。
「好……好大的寺庙。」无念小声叹道,心中莫名地感到一阵发紧。
明空显然也察觉到了他的不安,勉强笑了笑:「我们佛门清净地,自有威严。师弟不必紧张,跟紧我,我带你去拜见住持无相禅师。」
穿过山门,迎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枝叶茂密,将本就阴沉的天空切割得更加破碎。地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踩上去软绵绵的,却又带着一种湿滑的冰冷。空气中除了泥土和草木的气息,似乎还混杂着一种淡淡的、难以形容的腥甜味,像是铁锈,又像是某种不洁之物腐烂的味道。
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四周异常安静,只有他们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和偶尔从远处传来的、模糊不清的风声。按理说,清晨的古寺不该如此寂静,至少该有几个早起的僧侣在洒扫庭院,或者在大殿诵经。但这座雷音寺,却彷佛沉睡在一片死寂之中,只有他们两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甬道里回荡,显得格外突兀。
明空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反常,他加快了脚步,低声对无念说:「别东张西望,快些走。」
无念点点头,心中那份不安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他忍不住偷偷打量着两旁的殿宇。这些殿宇看起来都很古老,许多地方的漆皮已经剥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木头。窗户紧闭,偶尔有几扇虚掩着,透过窗棂的缝隙,可以看到里面昏暗的光线和模糊的佛像轮廓,但感觉不到丝毫香火气,反而透着一股阴冷。
走到甬道尽头,是一座更加宏伟的殿堂——大雄宝殿。殿门大开着,但里面却黑漆漆的,看不到里面的情况。门口两侧各站着一个僧侣,身披袈裟,手持禅杖,面无表情,如同两尊没有生气的泥塑木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