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之后的缓慢充能”
录取通知书的抵达,像最后一块拼图,严丝合缝地嵌入了凌空人生的当前阶段。那股自高考结束以来便弥漫在心间的“真空感”,开始被一种更为实在的、对未来的具体期待所填充。系统待机状态结束,生活进入了缓慢而自主的“充能”模式。
飞云县的夏日时光变得粘稠而漫长。知了的鸣叫从清晨持续到黄昏,阳光透过繁茂的樟树叶,在柏油路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栀子花的甜香和雨后泥土的湿润气息。对于凌空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时光。
他的【时间管理:熟练】模块似乎正在经历一次底层逻辑的重构。从前,时间被精确切割,分配给各个学习任务,效率是唯一准则。现在,时间更像是一条宽阔的河流,他可以悠然泛舟,也可以顺流而下,甚至允许自己偶尔搁浅,只是看着云卷云舒。
他开始真正享受那些之前被定义为“无用”的活动。和赵强在傍晚的篮球场挥汗如雨,不再计较得分和数据,只为那纯粹的奔跑和碰撞的快乐。篮球技能依旧停留在【熟练】的初级阶段,但【团队协作】和【即时反应】的隐性经验条却在缓慢增长。
他也更多地陪着苏晓晓。这丫头在确认录取后,彻底解放了艺术家的天性,整天背着画板在县城里写生。凌空有时会被她拉去当“苦力”兼“模特”。
“空哥!别动!就这个角度,光打在你侧脸的感觉太好了!有种……嗯……沉思者的气质!”苏晓晓咋咋呼呼地支好画架。
凌空无奈,只能坐在老城墙的树荫下,看着远处缓缓流淌的飞云江。一开始,他还会下意识地规划这段时间能做些什么,但渐渐地,他学会了放空,只是感受微风、光影和时间的流逝。当他看到苏晓晓画板上那个比自己想象中更沉静、甚至带点忧郁色彩的少年时,不禁微微一愣。原来在别人眼中,自己是这样的吗?【静态维持:熟练(提升)】、【耐心:熟练(提升)】。
而和苏暮雨的相处,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安静而默契的“充能”。他们依旧会线上聊天,讨论看的书,分享听到的音乐,偶尔也会谈起对大学生活的想象。但更多的,是线下一种心照不宣的陪伴。
他们会一起去县里新开的书店,各自寻找感兴趣的书籍,然后在休息区点两杯饮料,安静地看一下午书,偶尔抬头交流几句感想。
凌空发现,苏暮雨推荐的人文历史书籍,虽然不能直接提升他的工科技能,却潜移默化地拓宽着他的思维边界。读史让他明白技术发展的脉络和局限性,读哲让他反思工具理性的边界,甚至一些优美的散文,也让他开始学习用更感性的语言去描述内心那些难以量化的感受。【跨学科思维:初窥(80/500)】、【情感表达:初窥(60/500)】。
一次,他们读到一本关于城市变迁的书,里面提到了飞云县所在的区域历史。合上书,两人很有默契地决定,按照书中提及的一些古老地标,在县城里进行一次“寻迹”之旅。走过那些平时司空见惯、却承载着时光的街巷、古桥、老榕树,听着苏暮雨轻声讲述她从老一辈那里听来的故事,凌空忽然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生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沉的情感连接。【乡土认知:熟练(提升)】。
这种陪伴,没有明确的目的,却让凌空感到内心一种奇异的安定和满足。仿佛只要她在身边,那些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偶尔袭来的淡淡离愁,都能被悄然抚平。
“‘行前准备’:理性清单与感性收纳”
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具体的行前准备被提上日程。凌空习惯性地打开电子笔记,创建了一个名为“大学入学准备”的清单,开始罗列项目:
· 购买行李箱、背包
· 准备入学所需证件、档案
· ……
他的【规划能力:精通】在此刻发挥了作用,清单迅速变得详尽无比,从学习用品到生活用具,分门别类,井井有条。他甚至为不同物品设定了优先级和采购时间节点。
凌妈妈看着儿子电脑上那密密麻麻的清单,哭笑不得:“哎呀,我的空哥儿,你这比妈妈出差准备得还细致!”
但凌空乐在其中。将混沌的未来分解为可执行的具体步骤,能带给他极大的安全感。他享受这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然而,在准备的过程中,感性的因素总会不经意地渗透进来。
和妈妈一起去买新衣服,他不再只考虑舒适和耐用,会下意识地思考:“这种风格,在南京穿合适吗?”甚至会在试衣间里,偷偷用手机拍下照片,犹豫着是否要发给苏暮雨征求意见(最终通常因为觉得太刻意而作罢)。
整理书桌时,他面对着一大堆高中时代的笔记和习题册,犯了难。按照纯粹的理性,这些“过去式”的资料大部分都可以处理掉,为行李减负。但当他拿起一本写满公式的笔记本,或是一张画满了电路草图的草稿纸,那些挑灯夜战的夜晚、攻克难题后的喜悦、甚至某个课堂上走神时画下的涂鸦,都会瞬间涌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