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出后,便是漫长的等待。这期间,凌空体验到了科研工作者常见的“投稿焦虑症”,时不时就要刷新一下投稿系统。终于,两个月后,收到了修改意见。审稿人肯定了工作的创新性,但也提出了几个尖锐的问题和补充实验的要求。
又是一轮紧张的修改和实验。凌空和陈锐几乎住在了实验室,通宵达旦地补充数据,回应审稿人的质疑。最终,论文被成功接收!当收到录用邮件的那一刻,凌空激动地差点跳起来,第一时间把消息分享给了苏暮雨和501的兄弟们。这是他学术道路上的第一个正式成果,意义非凡。
“‘关系协议’的日常化:稳定期的温暖与小小波澜”
与苏暮雨确立关系后,两人的相处进入了一个稳定而温暖的阶段。不再有初期的羞涩和试探,更多的是细水长流的陪伴和深入灵魂的默契。
他们依然保持着一起自习、吃饭、散步的习惯。凌空会跟苏暮雨讲他遇到的工程难题,苏暮雨则会分享她读到的精彩书摘或对某个社会现象的思考。他们互相推荐各自领域的入门书籍,凌空尝试读《苏菲的世界》,苏暮雨则翻开了《编码的奥秘》,虽然常常读得似懂非懂,但这种跨越学科的尝试本身就有趣。
当然,情侣间难免也会有小小的摩擦。一次,凌空因为赶论文进度,连续几天都泡在实验室,连约定的视频通话都匆匆忙忙。苏暮雨虽然理解,但连续被“放鸽子”,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她没有直接抱怨,但回复的信息明显简短冷淡了些。
凌空从代码和论文中抬起头,终于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异常。他回想这几天的行为,意识到了问题。他没有找借口,而是直接买了一杯她最喜欢的奶茶,跑到她宿舍楼下。
“对不起,这几天太投入,忽略你了。”凌空递上奶茶,语气诚恳。
苏暮雨看着他眼下的乌青和略显凌乱的头发,心里的那点不快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心疼。“没事,知道你忙。论文顺利吗?”
“差不多了。”凌空松了口气,“走吧,今天早点休息,陪你散散步。”
小小的不快,因为及时的沟通和真诚的态度,迅速化解,反而让彼此更懂得体谅。凌空意识到,再稳定的“协议”也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感情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经营。
“‘资源整合’的尝试:社团与科研的联动”
作为机器人社长,凌空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社团活动更有价值,而不仅仅是兴趣小组。他敏锐地发现,社团里一些低年级同学对科研有浓厚兴趣,但苦于没有门路;而自己参与的科研项目,有些基础性的、重复性的工作(如数据标注、简单部件加工)也需要人手。
一个想法在他脑中形成:能否在社团内设立“科研预备组”,让有兴趣的同学提前接触科研流程,同时为项目组提供辅助支持?
他将这个想法与李教授沟通,得到了大力支持。于是,机器人社开始了新的尝试。凌空定期组织“科研预备组”的成员开展文献阅读分享会,邀请研究生学长学姐介绍前沿方向,并安排他们参与项目的一些基础工作。
这一举措受到了热烈欢迎。低年级同学获得了宝贵的科研初体验,项目组也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社团的学术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凌空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能力,视野也从单纯的技术管理,扩展到了更宏观的团队建设和学术生态营造。
春天悄然过去,盛夏来临。凌空站在大二学年的尾巴上回望,感觉自己像一棵努力扎根的树,在学术的土壤里汲取养分,在情感的阳光下舒展枝叶。数学建模的奖项、第一篇学术论文的录用、社团的成功转型,以及与苏暮雨稳定而温暖的关系,都是这个学年沉甸甸的收获。他不再是那个仅凭技能面板高效学习的高中生,而是一个开始在真实世界里探索、创造、连接,并品尝其中酸甜苦辣的年轻学人。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但他内心充满了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期待。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