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离别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飞云县火车站站台上,弥漫着与大学放假时截然不同的气氛。凌空的行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多,除了衣物和书籍,还塞满了凌妈妈精心准备的各种家乡特产和自制酱菜,仿佛要把家的味道一并打包带往那座陌生的北方都市。
“到了那边,一个人住,要记得按时吃饭,别总凑合。”凌妈妈一遍遍地整理着凌空其实早已整理好的衣领,眼圈泛红。
“知道了,妈。”凌空耐心地应着。
凌爸爸则递过一个厚厚的信封:“拿着,刚到地方,用钱的地方多。租房别图太便宜,安全第一。”
“爸,我自己有……”凌空想推辞。
“拿着!”凌爸爸语气不容拒绝,眼神里是深沉的关切。
苏暮雨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安静地看着。她今天穿了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清新得像雨后的天空。她没有像凌妈妈那样絮叨叮嘱,只是在那边的目光看过来时,递上一个温暖而坚定的微笑。
火车即将开动的广播响起。凌空最后拥抱了一下父母,然后走到苏暮雨面前。
“我走了。”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这三个字。
“嗯,一路顺风。”苏暮雨将手里一个包装精致的小盒子递给他,“到了新住处再打开。”
凌空接过,紧紧握了一下她的手,转身登上了列车。
找到座位,放好行李,火车缓缓启动。凌空透过车窗,看着站台上父母逐渐变小、最终模糊的身影,以及苏暮雨一直挥动的手臂,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酸涩与豪情。他知道,从此故乡只有冬夏,或许再无春秋。他的人生,正式翻开了远离家乡、独自闯荡的新篇章。
“‘北漂’初体验:找房、安家与‘生存’挑战”
北京以其特有的广袤、繁忙与略带干燥的空气迎接了凌空。走出人流如织的高铁站,面对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图和摩天大楼构成的钢铁森林,纵然是逻辑强大的凌空,也感到了片刻的茫然。
他的首要任务是安顿下来。C实验室不提供博士生宿舍,需要自己租房。来之前他已经在租房网站上筛选了很久,但网上图片和现实总有差距。接下来几天,他化身“看房侠”,跟着中介穿梭在不同的街区,见识了北京租房市场的形形色色:有价格诱人但需要与多人合租的隔断间,有装修精致但距离学校通勤需要一小时以上的“豪宅”,也有看似不错但周边环境嘈杂的老破小。
【信息筛选】和【风险判断】技能被频繁使用。他综合考虑了通勤时间(必须控制在四十分钟内)、租金预算(不能超出博士补助太多)、居住环境(需要相对安静以利于科研)等因素,最终在离学校三站地铁的一个九十年代建成的小区里,租下了一个四十平米左右的一室一厅老房子。房子不大,家具也有些旧,但好在干净、朝向好,而且房东同意他简单改造。
安家过程更像是一场小型工程。他独自去二手市场淘来了书桌和书架,去宜家采购了必要的收纳用品和台灯,自己动手组装;联系网络运营商办理宽带;购买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等基本生活物资……这些事情琐碎而耗神,远没有写代码或调试机器人那样有成就感,却是独立生活的必修课。技能面板上,【独立生活能力】和【资源获取】的经验条在快速填充。
最让他头疼的是做饭。离开了学校食堂和苏暮雨的“技术指导”,他不得不真正自力更生。第一次独自去菜市场,面对琳琅满目的蔬菜和热情的摊主,他有些无所适从。尝试复刻妈妈的番茄炒蛋,结果不是盐放多了就是鸡蛋炒老了;煮米饭也常常掌握不好水量。那几天,他的晚餐经常以各种口味的泡面或速冻水饺告终。他默默地将【厨艺】技能的优先级调高,决定必须尽快攻克这个“生存”难题。
“‘惊喜’礼物与‘共享空间’的延续”
忙碌的安家告一段落,凌空终于有时间在夜晚的静谧中,拆开了苏暮雨送的那个小盒子。里面是一台便携式的照片打印机,以及一叠相纸。还有一张便签,上面是苏暮雨清秀的字迹:“把北京的风景和你的生活,打印出来,贴满你的新家。就好像,我也在那里。”
凌空的心瞬间被一股暖流击中。这个礼物如此贴心而巧妙,它用一种实体化的方式,弥合着空间的距离。他立刻行动起来,将毕业时拍的合影、之前手机里存的苏暮雨的各种照片,挑选了几张打印出来,用磁贴固定在了冰箱门上。瞬间,这个略显冷清的小屋,多了许多温暖的色彩和回忆的味道。
他还特意将书桌的一角,布置成了类似之前501宿舍“共享空间”的模式——摆放着苏暮雨送的那对星空杯,以及一台可以随时进行视频通话的平板电脑支架。虽然物理空间分离了,但他试图在心理和习惯上,保留那份共同的印记。
“‘实验室’的新人:从‘凌空’到‘小凌’的转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