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我来应聘小工。”
乔郓的声音落在粮铺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却又透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镇定。正在柜台后拨弄算筹的赵掌柜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扫过他瘦弱的身形和沾着尘土的竹筐,眉头微微蹙起。
“你?”赵掌柜放下算筹,指节叩了叩柜台,“多大年纪?识不识字?”
“回掌柜的,十四了。”乔郓挺直了腰板,“识些字,家里长辈教过,算术也懂点。”他没敢说自己“懂现代算术”,只模糊地归为“长辈所教”——在这个年代,底层少年能识文断字已算难得,说多了反而容易引人怀疑。
赵掌柜显然不信,从抽屉里抽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是昨日粮铺的部分账目,还有一堆散落的算筹:“那你算算,昨日卖出去的糙米、精米、小米各三十斤,糙米每斤七文,精米十二文,小米九文,总共该收多少钱?算对了,再跟我说说这账上的错处。”
这是明摆着的考验。旁边正在搬粮袋的伙计王大牛停下动作,抱着胳膊看过来,嘴角带着几分戏谑——这账他昨日算过,算筹拨了半天才算明白,这瘦小子看着弱不禁风,多半要出丑。
乔郓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账目上。宋代的记账方式是“四柱清册”,但这张纸上的记录很潦草,显然是伙计随手记的,末尾的总数写着“九百三十文”。他没碰算筹,心里快速盘算起来:
糙米三十斤×七文=二百一十文;
精米三十斤×十二文=三百六十文;
小米三十斤×九文=二百七十文;
总和:210+360+270=八百四十文。
“掌柜的,总数该是八百四十文,账上多写了九十文。”乔郓语速平稳,报出答案后,又指着账目上的一处划痕,“这里记的‘小米三十斤’,旁边的‘九文’被墨点盖住了,看着像‘十二文’,多半是记混了精米的价钱,才多算了三十斤×三文=九十文。”
话音刚落,粮铺里静了一瞬。王大牛脸上的戏谑僵住了,他昨日就是被那个墨点骗了,算到天黑才发现不对,这小子居然看一眼就算出来了?
赵掌柜的眼睛微微一眯,重新拿起算筹拨弄起来。“噼啪”的算筹碰撞声里,他的眉头渐渐舒展,最后放下算筹,盯着乔郓的眼神多了几分审视:“你这算法……倒挺快。用的什么法子?”
“是家乡的笨办法,”乔郓早有准备,笑着解释,“把大数拆成小数加,比一根一根拨算筹省些功夫。”他故意说得简单,没提“乘法口诀”——虽然宋代已有类似口诀,但在底层粮铺里,多数人还是依赖算筹,他不想显得太过扎眼。
赵掌柜点点头,没再追问,转而问道:“你叫郓哥?之前在街口卖梨?”
“是。”乔郓应道。
“为何不卖梨了?”赵掌柜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柜台,“粮铺的活计不比卖梨轻松,搬粮、记账、扫铺子,杂事多,每月就五文钱,管两顿饭,住后院的柴房,你能受得住?”
乔郓垂下眼帘,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无奈:“梨是帮亲戚卖的,不是长久营生。我爹娘走得早,想找个稳当活计,能糊口就行,不怕累。”他刻意提起“孤儿”身份,既能博取同情,也能解释自己为何急于找工作。
【叮!检测到宿主展现应变能力,触发支线任务:获得赵掌柜的初步信任。任务奖励:基础算术技能(入门),粮铺内部信息(简略版)。】
系统的提示音让乔郓心里一稳。他抬起头,目光坦诚地看着赵掌柜:“掌柜的要是信得过我,我肯定好好干,记账不会错,搬粮也能学着来。要是干不好,您随时让我走。”
赵掌柜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乔郓那双虽然瘦弱却很稳的手,又看了看桌上那本记满错漏的账册——他已经换了三个小工,不是识不得字,就是算术糊涂,粮铺的账目乱得像一团麻。眼前这少年虽然年纪小,但眼神清明,说话有条理,算术还快,或许真能派上用场。
“行,你留下试试。”赵掌柜终于松了口,指了指旁边的王大牛,“这是王大牛,你跟着他先熟悉铺子里的活计。今日先学认粮种,下午跟着记账。”
“谢掌柜的!”乔郓心头一喜,连忙拱手道谢。
王大牛挠了挠头,走到乔郓面前,咧嘴一笑:“小子可以啊,那账我算半天都没算对。走,我带你去后院认粮。”他性子直爽,见乔郓有真本事,也就没了之前的轻视。
乔郓跟着王大牛往后院走,激活信息探查扫过他:
【目标:王大牛】
【身份:粮铺伙计】
【性格:憨厚耿直,力气大,没心眼,对赵掌柜忠心】
【当前状态:认可(对乔郓的算术能力)】
【好感度:40(初步接纳)】
【关联信息:在粮铺干了五年,知道阳谷县各粮源的底细,和码头的脚夫熟络】
“大牛哥,以后多指教。”乔郓主动搭话,态度谦和。王大牛这种人,吃软不吃硬,真心相待就能处好关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