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掌柜连忙应道:“好!我这就让木工来弄,保证没问题。”
午时刚过,周铁派人传回消息:莘县边界抓住了一个可疑汉子,身上带着画着阳谷粮仓位置的草图,是周通的余党,没问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已经送县衙了。“周铁哥说,莘县的聚义酒馆关了门,估计是周通怕了,暂时不敢有大动作,但还在派小喽啰打探消息,让咱们晚上多派些人守粮囤。”
“知道了,”乔郓对苏婉道,“你晚上配些‘预警药粉’,撒在粮囤周围和学堂墙角——就是上次那种踩了会留黄印的,让巡逻队盯着印子,有动静能及时发现。”
“我下午就配,”苏婉点头,“还可以在药粉里加些硫磺,既能预警,又能防蛇虫,一举两得。”
下午,乔郓和苏婉在农桑学堂的“阅书角”整理资料。靠墙的书架上,新印的《农桑简易法》整齐地摆着,旁边是农户们画的田间笔记,有的用炭笔画着耧车的样子,有的用红笔标注着“浇水时辰”,虽然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苏婉正把东阿县需要的虫害图谱分类,用红线捆扎好,每捆上面都贴了张小纸条,写着“黏虫卵识别”“草药熬制方法”。
“郓哥,你看这个,”她拿起一张农户画的“麦陇扶架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画了竹片的插法,“这是王老爹画的,比咱们之前画的还清楚,下次印图谱可以用这个,农户们更容易懂。”
乔郓凑过去看,图上把竹片的倾斜角度、绑绳的位置都标了出来,旁边还画了个笑脸,写着“这样绑,麦秆不疼”。他忍不住笑了:“好,就用这个!让王老爹多画几张,不同农具的使用图都让农户们参与画,他们有经验,画的东西接地气。”
正说着,几个妇女端着刚蒸好的晚豆糕走进来,热气腾腾的豆香弥漫在屋里。“郓哥,苏姑娘,尝尝俺们做的晚豆糕,用新收的晚豆磨的粉,甜丝丝的!”为首的张婶笑着把盘子递过来,“昨天俺家男人去修耧车,多亏了你们的木工,不然晚豆都种不上了。”
苏婉拿起一块豆糕,咬了一口,软糯的口感里带着淡淡的豆香和清甜:“好吃!张婶,这方子能教我吗?我想写在《农桑简易法》的‘农家食谱’里,让大家收了豆子能换着花样吃。”
“当然能!”张婶笑得合不拢嘴,“就是晚豆粉加白糖,蒸的时候放两片荷叶,香得很!”
傍晚,夕阳把天空染成金红色,麦田在余晖中泛着沉甸甸的光泽。乔郓和苏婉坐在学堂后院的药圃里,采摘成熟的艾草和薄荷。苏婉踮着脚,够着药圃深处的一株艾草,脚下的土块突然滑了一下,乔郓连忙伸手扶了她一把,掌心扶住她的腰,温热的触感让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快速分开。
“小心点,这里的土松。”乔郓别开目光,假装采摘旁边的薄荷,耳尖却悄悄发烫。
“嗯,谢谢。”苏婉低下头,手里的艾草叶子被捏得有些皱,“东阿县的耧车应该修好了吧?希望他们能按时种上晚豆。”
“放心吧,周铁办事靠谱,”乔郓说道,“等过几天,咱们去东阿县看看,顺便检查一下黏虫防治的情况,再教他们晚豆的田间管理——晚豆怕涝,得提前挖好排水沟,这点很重要。”
苏婉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递给乔郓:“这是我用今天采的薄荷和艾草做的香囊,晚上守粮囤的伙计们可以带一个,防蚊虫,还能提神。”
乔郓接过香囊,淡淡的草药香萦绕鼻尖,心里暖暖的。他看着苏婉专注整理草药的侧脸,夕阳的光落在她发梢,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药圃里的杂草被她打理得干干净净,每种草药都按类别排好,标签上写着名字和用法,字迹清秀。
“明天让周林把香囊分给巡逻队和农户们,”乔郓说道,“另外,陈先生说朝廷可能会派农技官来阳谷培训,咱们得准备个大些的教室,把阅书角旁边的空房收拾出来,摆上桌椅,够二十人听课就行。”
“好,我明天就和赵掌柜说,让他找几个伙计收拾,”苏婉点头,“我还可以把草药图谱贴在墙上,培训时能当教材用。”
夜幕渐渐降临,学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乔郓送苏婉回厢房,院子里的晒谷场上,巡逻队的伙计们正在整理装备,腰间挂着铜哨和预警药粉,脸上带着警惕却从容的神色。“晚上轮班时多盯着粮囤那边,”乔郓叮嘱道,“要是发现黄印,别硬拼,吹哨子集合。”
“放心吧郓哥!”伙计们齐声应道。
苏婉站在厢房门口,看着乔郓和伙计们交代事情的背影,心里满是踏实。从刚来阳谷时的陌生不安,到现在的熟稔自在,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身边有了可以信任的人。乔郓转身时,正好对上她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没有说话,却懂彼此眼中的意思——有彼此在,有大家在,再难的事都能扛过去。
回到账房,乔郓坐在桌前,翻开新的推广计划书。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纸页上,“东阿县晚豆种植指导”“农技官培训准备”“邻县虫害联防”等字样清晰可见。他拿起笔,在“农户参与”一栏下添了“鼓励农户绘制农作图谱,纳入培训教材”,笔尖划过纸页,留下坚定的字迹。
窗外的麦田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辉,灌浆的麦穗沉甸甸地垂着,像在积蓄着力量,等待着秋收的喜悦。乔郓知道,新政推广的路还很长,周通的残余势力未除,邻县的推广还有诸多细节要完善,朝廷的培训也需要精心准备,但他不再焦虑。
因为他身边有苏婉的细心辅佐,有赵掌柜的严谨记账,有周铁的忠诚守护,有陈先生的智慧指引,更有农户们的真心拥护。这些人,这些事,就像麦田里的根,深深扎在阳谷的土地上,支撑着他一步步前行。
账房里的灯光亮了很久,照亮了桌上的计划书,也照亮了乔郓眼中对未来的期待。属于他的潜龙之路,在这灌浆期的宁静与忙碌中,又留下了一个温暖而坚实的脚印,向着更广阔的天地,稳步延伸。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