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渠的修复进度加快了。乔郓指挥农户们换上新的枣木桩,苏婉的清淤草药水让渠水越来越清,王月瑶的浅播耧车在梯田上推广开来,嫩绿的麦苗从薄土层里钻出来,整齐得像画出来的。
中午,农户们在渠边摆起了简单的午饭。玉米饼、野菜汤、煮花生,都是自家产的。张大叔捧着一个最大的玉米饼,递给乔郓:“乔主事,这饼是用新耧车种的玉米磨的,比以前的香!多亏了你们,俺们再也不用受孙七和李三的欺负了!”
乔郓接过饼,咬了一口,香甜的玉米味在嘴里散开。苏婉递过一碗清热的菊花茶,里面放了几颗野山楂:“昨天给梯田的麦苗撒了壮苗粉,再过半个月,就能施第一次肥了。周老栓说,邻县的乡绅听说咱们的事,派了人来请咱们去推广新政。”
王月瑶拿着一张新画的“粮果套种”图纸,铺在石头上:“兖州的丘陵地适合种枣树,我想在梯田边种上枣树苗,既能固土防坡,又能给农户多一份收入。这是和老果农商量的套种方案,枣树间距五尺,中间种矮秆作物,互不影响。”
陈默坐在一旁,看着热闹的人群,对乔郓道:“李三的后台是济州的一个通判,不过咱们有知府大人支持,他不敢轻易插手。下一步,先把兖州的三个试点村稳住,再去邻县看看,循序渐进,别贪多。”
林砚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算了算,修复九龙渠花了一百五十两,改良农具八十两,剩下的经费够支持邻县的初步推广了。周老栓还捐了五十两,说要帮着建互助会的学堂。”
夕阳西下时,九龙渠的水清澈见底,顺着渠道流进梯田,麦苗在水中轻轻摇晃,像一片绿色的波浪。乔郓和团队坐在渠边的石头上,看着农户们扛着农具回家,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手里拿着用麦秆编的小蚂蚱。
“明天我和赵虎去邻县看看情况,”乔郓对众人道,“陈先生和林砚留在兖州,盯着税吏审讯的后续,还有粮仓的整理;苏婉和王月瑶负责梯田的肥水管护,教农户们识别早期虫害。”
“我把防虫草药包准备好了,”苏婉从药袋里拿出几个油纸包,“里面有苦参粉和薄荷粉,撒在田埂边,能防蚜虫和麦黏虫。邻县的气候和兖州差不多,你带上几份,让他们试试。”
王月瑶递给乔郓一个浅播耧车的模型:“给邻县的乡绅看看,这是咱们的招牌,比说多少话都管用。要是他们愿意推广,我就带铁匠过去,教他们做。”
夜色渐浓,渠边的灯笼亮了起来。乔郓握着那个小小的耧车模型,枣木的触感温润。虽然邻县的推广还未知,但看着兖州这片渐渐焕发生机的土地,看着身边默契协作的伙伴,他心里没有丝毫慌乱。
远处的村庄里,传来农户们的歌声,粗犷而欢快,唱的是水渠通了、庄稼长了的喜悦。乔郓知道,新政的脚步不会停,未来还有更多的土地要改良,更多的阻碍要跨越,但只要这支团队还在,只要农户们的信任还在,就没有翻不过的山,修不通的渠。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