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种田里,王月瑶推着控流移栽耧走在前面,铁铧精准挖穴,秧苗放进穴里,水阀轻轻一拧,适量的水浇在根部,导流板顺势将土推平,秧苗稳稳立在田里。苏婉跟在后面,给秧苗根部涂护秧膏,动作麻利。乔郓则在分水渠边安装“量水标尺”,标尺上刻着不同田块的需水量,农户一看就懂,再也不会浇多浇少。
三天后,试种田的秧苗挺直了腰杆,翠绿的叶片上挂着水珠,根部牢牢扎在土里,即使有微风拂过,也只是轻轻摇晃,再也不会被冲倒。农户们围在田边,纷纷赞叹:“这耧车真神!以前栽秧得三个人,现在一个人就够了,还栽得稳!”“分水渠也管用,俺家高处的田终于能浇上水了!”
晌午,张老爹在自家的渔船上摆了午饭。糙米饭、运河里的鲜鱼、水芹炒鸡蛋,都是台儿庄的特色。“这鱼是刚从运河里捞的,”张老爹给乔郓夹了块鱼肉,“以前运河水浑,鱼少,现在堤修好了,水清亮了,鱼也多了!以后咱们种稻、捕鱼两不误,日子越过越红火!”
乔郓尝了口鱼肉,鲜嫩的味道在嘴里散开。苏婉递过一碗清热的荷叶茶:“台儿庄的水湿气重,这茶能去湿。吴四爷被抓了,他的田产被官府没收,正好改成互助会的农具站和技术学堂,方便推广新技术。”
王月瑶拿着一张新画的“稻渔共生”图纸,铺在船板上:“我和张老爹商量了,在低洼田块挖小鱼塘,种上水稻,塘里养鱼,稻花落在水里喂鱼,鱼的粪便肥田,一举两得。控流移栽耧还能改改,加个撒鱼苗的小斗,栽秧时顺便放鱼苗,省功夫。”
陈默捻着胡须,看着远处忙碌的农户,对乔郓道:“台儿庄的灌溉和修堤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可以联动运河漕运,把多余的粮食通过运河运出去,卖个好价钱。邻县沛县也是运河沿岸,灌溉问题和台儿庄类似,可以让张老爹带着经验过去,船工们走运河方便,推广起来快。”
林砚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算了算,修建分级分水渠花了八十两,控流移栽耧每台成本四两,互助会补贴一两,农户负担不大。吴四爷私吞的修堤银被追回三十两,正好用来买鱼苗,发给农户搞稻渔共生。”
傍晚,夕阳把运河水面染成金红色。修补好的堤岸像一条青灰色的长龙,守护着两岸的稻田;分级分水渠里,清水顺着不同的渠道流进田块,秧苗在水中轻轻摇曳,透着勃勃生机;渔船上的炊烟袅袅升起,和岸边的田埂、远处的村庄构成一幅热闹的田园图。
“明天我和张老爹去沛县看看,”乔郓对众人道,“陈先生和林砚留在台儿庄,盯着稻渔共生的试点和漕运对接;苏婉,你把稳根护秧膏的配方和分水渠的修建方法整理成手册;王月瑶,你留在台儿庄,指导铁匠铺赶制改良后的栽秧放鱼苗耧,等沛县确定推广,再带工具过去。”
苏婉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乔郓:“里面是浓缩护秧膏和防蚊药包,沛县的运河蚊子多,你带在身上。还有这个——”她递过一小包秧种,“这是试种田里选的良种,耐涝抗倒,让沛县的农户先试种。”
王月瑶也递过一个控流移栽耧的模型:“给沛县的乡绅看看,这是咱们在台儿庄的成果。要是他们的灌溉有特殊问题,我远程改图纸,保证合用。”
乔郓接过布包和模型,指尖触到模型上光滑的水阀,心里满是踏实。运河上,张老爹的渔船划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船工们的号子声传来,粗犷而欢快。农户们的歌声也跟着响起,是改编的运河小调,唱的是“渠分千家水,秧稳万亩田”。
夜色渐浓,运河边的灯笼亮了起来。乔郓看着身边默契协作的伙伴,苏婉在整理草药手册,王月瑶在和铁匠讨论耧车改进,陈默在和张老爹商量沛县的行程,林砚在核对明天的物资清单,赵虎在堤岸巡逻,身影沉稳。虽然沛县的推广还需费心,但看着台儿庄这片从“灌溉乱地”变“丰产良田”的土地,感受着团队的默契与农户的信任,他知道,只要顺着民心走,跟着土地的需求干,再难的水利难题,也能变成滋养丰收的源头。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