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院们见状,一拥而上。赵虎带着护院们迎上去,枣木杆舞得密不透风,没一会儿就制服了五个护院。乔郓也加入战局,柳叶刀左右翻飞,“劈”断一人的棍棒,“刺”落另一人的镰刀,动作干脆利落,剩下的护院吓得连连后退,再也不敢上前。
“反了!反了!”赵四跳着脚喊,“刘仁是俺的拜把子兄弟,你们敢动俺,明天就让你们蹲大狱!”
“是吗?”一个温厚的声音传来,宋江带着四个衙役走来,他穿着青色公服,面容谦和,眼神却透着锐利,“赵四,你垄断豆收购,掺病豆欺瞒军粮处,刘仁贪墨军粮款,这些证据,本官都看过了。”
林砚立刻递上账本和掺病豆的样本,宋江翻看后,脸色沉了下来:“拿下!把刘仁也带过来!”
衙役们上前,将赵四和马彪捆了个结实。马彪还想挣扎,宋江身后的衙役拔出朴刀,他顿时蔫了。赵四瘫在地上,嘴里不停喊着“饶命”,却没人理会。
豆田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豆老爹激动得老泪纵横,握着宋江的手:“宋主簿,您可算为俺们做主了!”
危机解除,豆田的改良工作加速推进。乔郓带着农户们挖“补肥沟”——在豆垄间挖浅沟,填入腐熟的豆饼和草木灰,既能补充钾磷,又能改良土壤。他挥锄头时,将刀法的发力技巧融入其中,力道均匀,挖沟又快又深,豆老爹看了连连赞叹:“乔主事不仅刀法好,农活也地道,真是俺们的救星!”
苏婉的祛锈膏效果显着,涂过药的豆叶,锈斑渐渐干枯,新叶从枝桠间冒出来,嫩绿得能掐出水。王月瑶的除病点播耧成了豆田里的“香饽饽”,农户们排着队借用,她又和铁匠商量,在耧车上加了个“浇肥斗”,播种时顺便浇壮荚液,省了不少功夫。
“成武的豆田适合套种荞麦,”王月瑶对乔郓道,“荞麦耐贫瘠,成熟快,收了绿豆种荞麦,一年能种两季,还能给豆田留养地力。我把播种斗改成了可替换的,种荞麦就换小一号的斗,方便得很。”
傍晚,宋江特意来豆田查看,看到好转的豆苗和饱满的豆荚,对乔郓道:“赵四和刘仁的案子已经查实,罚银八百两,还得赔偿农户的损失。县衙会拨三十五两银子,帮你们买抗病豆种和荞麦种,推广防治技术。”他又道,“朱都头捎信说,梁山最近有喽啰往成武方向活动,你们多带些人手,有麻烦随时来找我。”
乔郓拱手道谢:“多谢宋主簿!有您照拂,成武的豆农今年肯定能丰收。”
晚饭时,豆老爹在豆田边的空地上摆了简单的饭菜:糙米饭、炒绿豆芽、豆香饼,还有一碗荞麦粥。“这豆香饼是用去年剩下的好豆磨的粉,”豆老爹给乔郓递过一块,“今年用了乔主事的法子,豆肯定能丰收,以后天天都能吃!赵四被抓了,咱们的豆能卖好价钱,再也不用受欺负了!”
苏婉递过一碗绿豆汤,里面放了点冰糖:“成武的豆锈病容易复发,我把祛锈膏的配方改成了粉末状,方便农户储存和运输。另外,我还配了‘豆种消毒粉’,浸种时用,能让豆种自带抗病力。”
陈默捻着胡须,看着豆田里的灯笼,对乔郓道:“成武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可以往巨野推,那里种粟,有粟瘟病的问题,苏婉的防治经验能用上。林砚查到,巨野的粮商和赵四是同伙,咱们得提前收集证据。”
林砚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算了算,祛锈膏每亩成本六文,除病点播耧每台租金两文,农户每亩能多收二十斤绿豆,再加上荞麦的收入,今年至少能增收一百七十文。县衙拨的三十五两银子,够买两百五十斤豆种,能补种五十亩地。”
乔郓握着柳叶刀,摩挲着光滑的刀身,心里满是踏实。这段时间,他的刀法不仅愈发精湛,处理地方事务也更懂得借势——宋江的介入,让解决赵四的过程既合规又高效。他知道,乱世之中,光有武力和技术不够,得有民心所向,有正直官员相助,才能让新政的根基扎得更深。
夜色渐浓,豆田里的灯笼亮了起来,映着翠绿的豆叶和饱满的豆荚。乔郓看着身边的伙伴:苏婉在整理草药手册,王月瑶在修改耧车图纸,陈默在规划巨野的推广路线,林砚在核对证据,赵虎在豆田边缘巡逻,身影沉稳。虽然巨野的推广还需费心,梁山的威胁也未解除,但看着成武这片从“病豆田”变“丰豆园”的土地,感受着农户们的信任与团队的默契,他知道,只要脚步不停,用心对待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农户,就没有渡不过的难关,没有结不出的丰收。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