喽啰们刚要拔刀,就听到磨坊方向传来喊声:“大柱!你娘让你回家吃饭!”“二娃!你娃病了,等着钱抓药!”——是陈先生带着喽啰的家人来了。喽啰们手里的刀顿时垂了下来,有个喽啰红着眼圈喊:“俺们不帮黄五了!俺要回家!”
黄五慌了,想跳车逃跑,乔郓上前一步,轻轻按住他的肩膀:“黄掌柜,别跑了,周通已经被县丞抓了,你的账本也找到了。”
与此同时,石勇跟着驴车辙印,找到了旧磨坊的暗门——藏在磨坊后的柴堆里,门上挂着一把大铁锁。他从腰间解下流星锤,锤链缠在锁柄上,轻轻一拧,“咔嗒”一声,锁就开了,没发出半点大动静。磨坊里囤着十几袋抗虫玉米种,五个喽啰正靠在袋上打盹,石勇没惊动他们,只是在通风口摆上苏婉的驱螟膏陶罐,艾蒿味顺着风口飘进去,喽啰们打了个喷嚏,揉着鼻子出来查看,刚出门就被农户们围住:“别帮黄五了,真种俺们要种,你们家人还等着呢!”
喽啰们见状,纷纷放下手里的刀,有个喽啰指着磨坊里的种:“种都在里面,俺们也是被逼的!”
等乔郓带着黄五赶到磨坊时,抗虫玉米种已经被农户们小心地搬了出来,马老爹抱着一袋种,老泪纵横地摸着袋口:“俺的玉米有救了!俺的小孙女能吃上玉米糊了!”
石勇站在磨坊门口,看着农户们欢天喜地的样子,手里的流星锤垂在身侧——他从没见过这样的场景,不用拔刀相向,不用流血,就能拿到种、护好农,比以前在梁山抢粮时,心里踏实多了。
接下来的三天,东阿的玉米田焕发生机。王月瑶的防螟耧成了“香饽饽”,农户们排着队借用,细钩挑虫茧又快又准,播种时还能同步撒肥;苏婉的驱螟膏涂在玉米茎上,幼虫纷纷从虫洞里爬出来,掉进农户们挖的“诱虫坑”里;石勇则跟着赵虎,帮农户们搭建“玉米支架”——用竹片把倾斜的玉米秆撑起来,他的流星锤用来敲竹片固定,力道把控得刚刚好,既稳固又不压断秆子,农户们都笑着喊他“石大哥”。
晌午,马老爹在玉米田边摆了午饭,糙米饭、炒玉米笋、玉米面糊,还有一碗煮玉米。马老爹的小孙女捧着玉米,啃得满嘴是黄汁:“爷爷,甜!”马老爹笑着摸了摸孙女的头,又给石勇递了一碗面糊:“石大哥,多亏你找着真种,这面糊你趁热喝,填肚子。”
石勇接过碗,温热的面糊滑进喉咙,带着玉米的清甜——这是他第一次吃农户亲手做的饭,不是抢来的,不是买来的,是因为帮了他们,才换来的。他看着马老爹孙女的笑脸,突然觉得,以前在梁山漂泊的日子,像一场空。
乔郓坐在石勇身边,递过一块煮玉米:“石勇,你看这玉米,要是没你找着暗门,农户们还得吃假种、受虫害。你护着他们,他们也记着你,这样的日子,不比以前四处漂泊好?”
石勇咬了一口玉米,没说话,却轻轻点了点头——他心里清楚,乔郓说的是对的。以前他离开梁山,是因为看不惯劫掠农户,可离开后,却不知道该去哪,现在跟着乔郓,护着玉米田,看着农户们有饭吃,他终于找到了该去的地方。
傍晚,县丞派人送来消息,黄五和周通被判罚银八百两,扣着的农桑补贴也发了下来,每户能多领五文钱买肥料。农户们围着补贴银,笑得合不拢嘴,马老爹说:“今年的玉米肯定能丰收,俺们还能给乔主事和石大哥送些新玉米!”
夜色渐浓,玉米田里的灯笼亮了起来,映着挺直的玉米秆和饱满的玉米穗,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乔郓看着身边的团队:林砚在整理补贴发放的账本,陈先生在和农户们商量明年的种植计划,苏婉在熬新的驱螟膏,王月瑶在修改防螟耧的图纸,赵虎和石勇在玉米田边巡逻,两人偶尔会聊几句——赵虎在说以前护院的事,石勇也会插几句镖局的经历,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默。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马蹄声,石勇瞬间握紧流星锤,眼神警惕:“是梁山的人,”他压低声音,“马蹄声乱,应该是探路的。”
乔郓按住他的手:“别慌,咱们在玉米田边挖了诱虫坑,撒了驱螟膏,他们过来只会陷进去。再说,农户们都在附近,他们不敢乱来。”
石勇看着乔郓笃定的眼神,慢慢松开流星锤——他发现,跟着乔郓,不用时刻提着心防着谁,不用靠流星锤才能活下去,这种“踏实”,比任何武艺都让他安心。
灯笼的光映在石勇的脸上,他看着玉米田里忙碌的农户,看着身边的团队,心里第一次有了“归属感”。他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漂泊,因为他找到了能护着的人,找到了能一起做事的伙伴,找到了让他觉得有意义的“道”。
“乔郓,”石勇突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明年种玉米,俺还来帮忙。”
乔郓笑着点头:“好,咱们一起帮农户种出最好的玉米。”
夜色更浓了,玉米叶在风中轻轻作响,像在为这来之不易的“团圆”伴奏。乔郓知道,石勇虽然没明说“加入团队”,但这句话,已经是他心的归属——接下来的路,有了这个一流高手的守护,有了团队的默契,有了农户的信任,再难的困境,也能开出希望的花。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