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渠工程推进至第二个月,天枢城的“治理闭环”尚未完全成型,潜藏的沉疴便集中爆发。乔郓的系统面板持续弹出预警:【称帝进度95%,但治理漏洞暴露:基层执行偏差、跨域司法失衡、工程腐败滋生,宗社盟借机渗透,若不建立长效监察机制,前期整改成果将付诸东流】。
最先爆发的是“分流渠溃堤事件”——青川分流渠中段突然决堤,浑浊的河水冲毁了下游的草原牧场与中原麦田,数十户牧民的牛羊被冲走,农民的秧苗浸泡在水中,损失惨重。更令人愤怒的是,现场勘察发现,决堤处的木材是劣质松木(而非规定的南方香楠木),水泥(中原与西域矿物粉混合制成)比例失衡,明显是偷工减料。
“中枢说用最好的材料,结果都是破烂!乔郓是想让我们草原和中原两败俱伤!”受灾的草原牧民拿着被冲断的松木,情绪激动地聚集在分流渠旁。中原农民也怨声载道:“秧苗淹死,今年收成没了,这日子怎么过?”宗社盟的细作混在人群中,偷偷散布:“乔郓只重表面工程,不管百姓死活,称帝后更会压榨我们!”
几乎同时,西域商人阿里木的“跨域冤案”浮出水面——他在中原商埠收购丝绸时,被本地商户诬告“盗窃名贵云锦”,中原地方官未经跨域取证,便判处阿里木赔偿十倍损失,还要关押三月。阿里木的族人带着西域首领的信函赶往中枢申诉,却因“跨域司法无统一取证标准”,被中原司法部门与西域司法部门互相推诿,迟迟无法重审。“五域同律是假,中原官官相护是真!”阿里木的族人在中枢府外举着诉状,引来大量跨域商户围观。
雪上加霜的是,关税执行端出现“暗箱操作”——沙里温在核查商埠单据时发现,天枢城近郊的基层关税官张税,利用职权篡改单据,将“奢侈品关税”(针对琉璃、玉石)偷偷转嫁给“民生商品”(粮食、布匹),导致商户进货成本暴涨。更严重的是,张税与宗社盟成员私下勾结,将截留的关税银运往宗社盟的秘密据点,证据直指宗社公的亲信。
三大事件如同三块巨石,砸向刚刚缓和的五域关系。草原首领呼兰带着受灾牧民代表,西方部落使者陪着阿里木的族人,南方商户首领联合中原商户,齐聚中枢府,要求乔郓给出明确答复。“工程腐败、司法不公、关税舞弊,这就是你说的治理?”呼兰的语气带着失望,“若连这些都解决不了,称帝只是空谈!”
乔郓深知,这已不是单纯的“宗社盟煽动”,而是中枢治理的“沉疴显形”——之前只制定了宏观制度,却缺乏对基层执行的监督,没有统一的跨域司法流程,也没有工程质量的追溯机制,给了宗社盟可乘之机。系统深度分析:【需建立“五域监察署”,整合监察、审计、司法力量,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整改”闭环,同时直面沉疴,不回避、不遮掩,方能赢得五域信任】。
乔郓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当即宣布三项决定,全程公开透明:
一、成立五域监察署,直击治理漏洞
任命耶律清为监察署总长,抽调五域贤才组成“专项监察组”,赋予三项核心权力:
- 工程监察权:核查所有中枢主导工程的材料、账目、施工流程,建立“材料溯源制”(每批材料需标注产地、供应商、验收人);
- 司法监察权:接管跨域冤案重审,制定《跨域司法取证标准》,要求跨域案件需两地司法人员共同取证、联合审判;
- 关税监察权:审计所有商埠关税单据,建立“关税公示墙”,每日公示收支明细,接受商户监督。
监察署的办公地点选在天枢城最繁华的商埠旁,大门敞开,任何人都可投递举报信,墙上张贴着监察组成员的姓名、职责与联系方式,完全公开化。
二、分头处置三大事件,用事实平息民愤
乔郓亲自带队,与能臣分工协作,全程邀请五域代表监督:
- 分流渠事件:由鲁墨牵头,监察组跟进。鲁墨带着工匠现场查验,确认是施工队与基层官员勾结,用劣质材料替换香楠木,水泥比例也未按标准执行。监察组迅速抓获施工队头目与验收官员,查出他们收受宗社盟贿赂的证据。乔郓当场宣布:“三个月内重建决堤段,所用材料全程直播公示;受灾牧民与农民由中枢发放双倍补偿,补偿款从关税盈余中支出;涉事人员从严惩处,抄没财产补充水利经费。”
- 阿里木冤案:由耶律清牵头,联合中原与西域司法人员重审。监察组发现,原告商户与张税是亲戚,所谓“盗窃”是诬告——阿里木收购的云锦是合法交易,原告想低价强买不成,便勾结官员栽赃。耶律清按《跨域司法取证标准》,重新收集人证、物证,当庭宣判阿里木无罪,原告与涉事官员被判处流放,同时向阿里木赔偿损失、公开道歉。
- 关税舞弊事件:由沙里温与周壮联合处置。沙里温审计所有单据,锁定张税的舞弊痕迹;周壮带领天枢卫突袭宗社盟的关税银藏匿点,缴获赃银与联络密信。张税被押赴商埠公开审判,判处劳役终身,关税舞弊所得全部退还商户,同时推行“商户监督员”制度,由五域商户各选代表,参与关税核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