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收拢败兵,清点损失,虽心中郁愤,但深知已无法完成丞相嘱托,只得下令部队转向,寻找安全路径,试图向蜀军主力方向靠拢。
曹真大军抵达狄道城外,与诸葛亮的蜀军隔着一片相对开阔的平野对峙。眼见狄道城头魏旗仍在,曹真心中稍安,但面对严阵以待的蜀军,他不敢怠慢。
一连两日,曹真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他深知蜀道运粮艰难,诸葛亮利在速战,而自己背靠关中,拖得越久,形势对自己越有利。更何况,狄道城仍在,诸葛亮实则处于被前后夹击的微妙境地,虽然后面的“夹子”暂时无力出击。
第三日,诸葛亮竟主动前来挑战。更令曹真惊异的是,蜀军并未一窝蜂冲上,而是依据一种极玄妙的规律布下一个大阵。只见阵中门户重重,旗号依八卦方位排列,士卒进退有序,暗含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无穷,杀气隐隐,却又看不透虚实。
阵中走出一将,乃是蜀汉上将魏延,只见他横刀立马在寨门前高声叫道:“曹子丹可识我家丞相阵法?”
“八卦阵…”曹真一眼便看了出来,他久闻诸葛亮精于此道,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大将军,蜀贼布此怪阵,意在诱我出击,切勿中计!”参军杨阜急忙劝谏。
只听魏延仍在寨外高喊:“不敢应战不如早退,如此龟缩岂不惹人耻笑?!”
曹真沉吟片刻,道:“若不敢应其阵法,岂不示弱于彼,堕了我军士气?我当以阵破阵!”
他自忖也通晓兵法,于是下令魏军布下“长蛇阵”,试图以一字长蛇之势,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中则首尾皆至,以阵法的灵动长度来应对八卦的变化。
然而,两阵甫一交锋,高下立判。诸葛亮的八卦阵如同一个巨大的磨盘,又似活物,随着中军旗下羽扇的轻轻挥动,阵型瞬息万变。魏军的长蛇阵看似凶猛,一头撞进去,却立刻被分散、切割、包裹,仿佛陷入泥潭,有力无处使,左右翼无法相顾,首尾难以呼应。
曹真在阵中看得眼花缭乱,指挥频频失灵。不到一个时辰,魏军阵脚已乱,伤亡不小。
“鸣金!收兵!”曹真不得已,咬牙下令撤退。
蜀军亦不深追,从容退回本寨。此一阵,曹真折了锐气,深知斗阵绝非诸葛亮对手,于是更坚定了坚守不出的决心,任凭蜀军如何挑战,只是不理。战局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僵持。
但诸葛亮深知,僵持对自己是致命的。蜀军粮草转运维艰,军中存粮日减。必须尽快迫使曹真决战。
这一日,诸葛亮升帐,唤来一心腹信使,低声嘱咐良久,并故意让其携带一封“密信”出营,路线“恰好”经过了魏军斥候频繁活动的区域。
果不其然,信使被曹真的游骑擒获,那封“机密军情”也被搜出,火速呈送曹真。曹真展开一看,心中狂喜!信竟是诸葛亮写给汉中留守李严的催粮书!信中直言军中粮草已将告罄,若半月之内粮草不能运抵前线,大军便不得不全线撤退云云。
“天助我也!”曹真抚掌大笑,“诸葛亮啊诸葛亮,你也有今天!传令各部,紧守营寨,多派斥候,严密监视蜀军动向!半月之后,便是诸葛亮的死期!”
接下来的半个月,曹真耐心等待,果然见蜀军营中炊烟日渐稀少,士卒活动也似乎不如以往频繁。他心中愈发笃定。
半月之期刚到,这天夜里,魏军斥候飞马来报:蜀军营寨灯火通明,人喊马嘶,正在悄悄拔营,似乎准备趁夜沿南山小路撤退!
“果然粮尽了!诸葛亮想跑?”曹真大喜过望,岂能放过这千载良机!“全军听令!即刻出营,追击蜀军!务必要生擒诸葛亮!”
他留下部分兵力监视狄道方向(以防是计),亲率大军主力,以虎威将军、先锋王双为箭头,冲出大营,扑向那支“正在撤退”的蜀军。
王双有万夫不当之勇,身披锦袍,手持大刀,一马当先。魏军追出十余里,进入一段山路,只见前方蜀军旌旗杂乱,辎重丢弃不少,更显败象。
就在此时,一声炮响震彻山谷!两侧山麓顿时火把齐明,箭如雨下!
“中计矣!”曹真心头大骇!
然而王双毫无惧色,大吼道:“大将军勿慌!纵有埋伏,待末将杀透重围!”他舞动大刀,勇不可挡,竟迎着箭雨反向冲杀!蜀军伏兵尽出,大将谢雄、龚起上前拦截,不三合,竟被王双一刀一个,斩于马下!蜀将张嶷挺枪来战,斗了十余回合,也被王双一刀劈中肩甲,重伤败走!
王双如同疯虎,竟凭一己之力稍稍稳住了魏军溃散的阵脚。曹真见状,急令各部向王双靠拢。
诸葛亮在山上望见,叹道:“真猛将也!惜不为我所用。”遂令魏延出战。
魏延得令,飞马下山,直取王双。“王双休得猖狂!魏文长在此!”
两员猛将顿时战作一团,刀来刀往,火花四溅,三十余合不分胜负。魏延见王双勇力过人,不可力取,便诈作力怯,虚晃一刀,拨马便走,口中却道:“贼将厉害,某且避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