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的初冬,河面泛着铅灰色的冷光。北岸魏军大营中,新任大都督司马懿正对着雍凉地图出神。案头摆着郭淮刚送来的军报:蜀军斥候活动频繁,祁山各寨均在加固工事。
“父亲,各营将领已到齐。”司马师掀帘入内,甲胄上还带着清晨的寒霜。
中军帐内,张合、郭淮、戴陵等将领分列两侧。司马懿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年轻气盛的骁骑将军秦朗身上。
“诸位,大司马新丧,军心浮动。”司马懿的声音平稳如常,手指轻轻敲打着地图上渭水南岸的位置,“诸葛亮必会趁势来攻。若我们一味坚守,士卒将愈发怯战。”
参军杜袭皱眉道:“然大司马临终前嘱咐……”
“此一时彼一时。”司马懿打断他,“我们需要一场堂堂正正的对决,让将士们知道,魏军仍有与蜀寇一战的勇气。”
他取过一支令箭:“我意已决,明日与诸葛亮约战。非是斗将,非是混战——而是斗阵。”
帐中一阵骚动。老将张合沉吟道:“都督,诸葛亮精通阵法,八卦阵更是其拿手好戏……”
“正因如此。”司马懿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若能在诸葛亮所擅长之处获胜,我军士气自然得以提振。况且——”他环视众将,“我研究八卦阵多年,已有破阵之法。”
当参军辛毗持战书抵达蜀军大营时,诸葛亮正在与姜维对弈。
“果然来了。”诸葛亮放下棋子,对侍立一旁的杨仪笑道,“司马懿欲借此战,立他大都督之威啊。”
他略一思索,提笔在战书上批了“来日交锋”四字。待辛毗离去,立即升帐点将。
“伯约,”诸葛亮将一枚令箭交给姜维,“你率一万五千精兵,往战场西南密林处埋伏。多备弓弩,以号炮为令。”
“关兴领八千兵马,伏于东南河湾芦苇荡中。待魏军阵乱,从侧翼突击。”
他又吩咐张苞、吴懿、王平、张嶷诸将:“明日布八卦阵,依计行事。”
次日巳时,渭水南岸的平川上,两军对圆。
寒风卷起沙尘,吹得旌旗猎猎作响。司马懿金甲红袍,在张合、郭淮等将簇拥下出阵。他对面,诸葛亮端坐四轮车上,羽扇轻摇,仿佛不是来征战,而是来郊游。
“孔明!”司马懿声如洪钟,“吾主上法尧禅舜,坐镇中原。汝乃南阳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
诸葛亮微微一笑:“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安能不倾心竭力以讨贼?汝祖父皆为汉臣,世食汉禄,不思报效,反助篡逆,岂不自耻?”
这话如利箭般射中司马懿身后诸将。不少人面露惭色,连张合都不自觉地握紧了缰绳。
司马懿脸色一沉:“休逞口舌之快!今日便与汝决一雌雄!”
“欲斗将?斗兵?斗阵法?”
“先斗阵法!”司马懿拨马回阵,手中黄旗招展。只见魏军阵型变换,很快结成一座气势恢宏的大阵。
诸葛亮在车上观望片刻,轻摇羽扇:“此混元一气阵耳,吾军中末将,亦能布之。”
魏军阵中一阵哗然。司马懿强压怒气:“汝且布阵来看!”
诸葛亮羽扇轻摇,蜀军立即行动。但见各队人马穿插移动,不过一盏茶工夫,已结成一座门户重重的奇阵。阵中似乎有薄雾缭绕,隐约可见刀光闪动。
“八卦阵,如何?”诸葛亮问。
“既识此阵,安不敢破?”他唤来戴陵、张虎、乐綝三将,低声道:“此阵虽精妙,然亦有破绽。从正东生门打入,避其锋芒;往西南休门杀出,扰其后方;再转正北开门,直击其要害。此阵必破!”三将各引三十精骑,呐喊着冲入阵中。
初时还能看见他们在阵中冲突,不过片刻,竟如石沉大海,再无踪影。阵中只有喊杀声隐约传来,却不见一人冲出。
突然,蜀阵中门大开,只见戴陵、张虎、乐綝及其部众皆被缚住,推至阵前。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全部被剥去衣甲,脸上涂满黑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吾纵然捉得汝等,何足为奇!”诸葛亮的声音清晰地传到魏军阵中,“且放汝等回去,教司马懿重读兵书,再来决胜负!”
被释的魏军将士狼狈逃回本阵,脸上的墨迹在寒风中迅速干裂,如同一个个滑稽而又可悲的面具。
司马懿的脸色从铁青转为通红,握着剑柄的手微微发颤。他身后的将领们纷纷低头,不忍再看这耻辱的一幕。
“大都督,谨防有诈!”郭淮急劝。
但司马懿已经听不进去了。父亲司马防的教诲、一生秉持的隐忍,在这一刻都被怒火烧尽。他猛地拔出佩剑:“大魏将士,随我破敌!”
战鼓擂响,魏军全线压上。司马懿亲自率中军冲锋,张合、郭淮只得紧随其后。
就在魏军即将接阵之时,西南方向突然号炮连天。姜维率伏兵杀出,箭如雨下。几乎同时,东南河湾处关兴引军突至,直插魏军肋部。
更可怕的是,眼前的八卦阵突然变阵,张苞、王平各率精兵反向冲击。魏军顿时陷入三面夹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