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寻找沈文渊与赵德明的直接联系证据。
光是间接关联还不够,需要更直接的证据。荣安开始排查沈文渊化名“郝先生”期间,在汴京的所有可能活动轨迹和通信记录。这是一个更加艰难的过程,沈文渊极其谨慎,几乎不留痕迹。
然而,百密一疏。荣安在反复核对沈文渊被捕前一段时间,其租住小屋附近一个公共信柜,这是一种代收、代寄信件的民间服务,存取记录时,发现了一个使用化名、但笔迹与沈文渊高度相似的存信记录,收信地址,赫然是户部度支司衙署附近的一个私人信箱。
而那个私人信箱的租用者,经过秘密查证,正是张德明的一个远房表亲!
一条隐秘的通信渠道被发现了!
虽然信件内容已不可考,但这足以证明,沈文渊与户部主事张德明之间,存在着秘密联系!
第四步,扩大战果,勾勒利益网络。
抓住了张德明这个线头,荣安顺藤摸瓜,利用皇城司的权限和数据分析,开始梳理与赵德明过往甚密、或有利益往来的官员网络。
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这张网络如同盘根错节的巨树,以张德明为节点之一,向上牵扯到了户部更高层的官员,向外延伸至工部涉及工程款虚报、漕运司涉及漕粮损耗与补贴、甚至牵扯到了御史台内部个别负责监察钱粮的官员!
这些官员,有的可能是被朱勔的金钱腐蚀,有的可能是被抓住了把柄被迫就范,有的或许本就是同一利益集团成员。他们利用各自的职权,在审批、拨款、监察等环节相互配合、彼此掩护,形成了一个极其隐秘而坚固的利益共同体,共同蚕食着大宋的国帑民财!
朱勔倒台,并未让这个网络彻底瓦解,他们迅速切断了与朱勔明面的联系,隐匿得更深,甚至可能已经开始寻找新的“财源”或“保护伞”。
沈文渊作为曾经的“核心操作者”之一,知晓太多内幕,他的落网,无疑让这张网络上的许多人寝食难安。这也解释了为何幕后黑手要不惜一切代价灭口,以及沈文渊为何要抛出烟雾弹,他不仅是在自保,很可能也是在保护这张网络上某些他不得不保护的人,或者,他手中还握有与这张网络相关的、足以要挟更多人的把柄。
荣安将这份初步勾勒出的、令人心惊肉跳的利益网络图,连同所有调查证据,郑重地呈交给了李畴。
李畴看着那份密密麻麻写满了官员名字和关联线的图表,沉默了许久,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重重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茶盏乱响。
“蛀虫!国之蛀虫!”
他的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一个小小的朱勔,竟能牵扯出如此庞大的贪腐网络!难怪东南民不聊生,难怪方腊一呼百应!这棵毒树不除,大宋根基迟早被他们蛀空!”
他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锐利地看向荣安:“荣安,此案性质已变,已非单纯朱勔贪腐,而是涉及朝纲根本的窝案、串案!必须谨慎处理,稍有不慎,便是打草惊蛇,甚至可能引来反噬!我们需要上报!”
荣安深知其中利害,点了点头。她明白,揪出张德明只是开始,如何顺着这条线,在不引起整个网络警觉的情况下,将这棵毒树连根拔起,才是接下来真正考验他们智慧和勇气的时候。
而那个依旧藏在“慈幼局”或者别处的、记录着最终秘密的铁盒,其重要性再次飙升,它里面装着的,可能不仅仅是朱勔的罪证,更是撕开这张庞大利益网络的、最锋利的匕首。
调查,进入了更加深水、也更加危险的区域。每一步,都可能踩到隐藏在朝堂之上的“大人物”的尾巴。
荣安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有一股揭示真相、廓清寰宇的决心,在心中悄然升起。
皇城司衙署深处,那间临时充作指挥中心的廨舍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油灯因灯油将尽而明灭不定,映照着李畴、荣安与刚刚返回的阿修罗三人疲惫而紧绷的脸庞。桌上铺满了卷宗、舆图以及荣安刚刚绘制出的、那幅令人触目惊心的利益网络草图。赵德明这个名字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却预示着将掀起滔天巨浪。
“张德明是钥匙。”
李畴的手指重重按在草图上的那个名字,声音沙哑却带着钢铁般的决断:“撬开他的嘴,就能撕开这张网!但动作必须快、必须狠,不能给他们反应和销毁证据的时间!”
他正欲部署对张德明的秘密监控与抓捕方案,廨舍那扇紧闭的木门外,却突然传来一阵轻微却不容忽视的咳嗽声,以及一阵缓慢而沉稳的脚步声。
三人瞬间警觉!
李畴眼神一厉,阿修罗已无声无息地移至门后,手按在了刀柄上。荣安也迅速将桌上的核心文件拢入袖中,身体微微紧绷。
“咳咳……是我。”
一个熟悉而略带慵懒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