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州牧府的议事堂内,檀香袅袅,映着堂中众人的身影。堂外日光正好,透过雕花木窗洒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掩不住堂内那股日渐强盛的锐气。
成大器端坐于主位,玄色锦袍上绣着暗纹猛虎,腰悬佩剑,目光扫过阶下文臣武将,沉声道:“自两年前定青州、取徐州,已历两载春秋。今日聚诸位前来,便是要听听两地发展,再议下一步动向。”
话音落,贾诩率先出列。这位面色略显苍白的谋士身着青衫,拱手时袍袖轻扬,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主公,青州诸事,幸不辱命。”
他抬眼看向成大器,缓缓道来:“这两年,青州着重垦荒。属下命各县令督劝农桑,又从流民中择取善耕者为农师,指导垦殖。如今东起北海,西至平原,新开垦的良田已达三十万亩,比两年前翻了一倍有余。去年秋收,单是青州粮仓便积粟一百二十万石,足够十万大军支用一年。”
堂内众人闻言,皆有喜色。贾诩又道:“流民安置亦是重点。两年来,青州共收纳流民十七万,其中六万青壮编入辅兵,余下老弱妇孺分拨田宅,发放籽种。如今各县户籍渐稳,百姓已能自给自足,上月北海、乐安等郡还报来赋税,虽不比中原大郡,却已是两年前的三倍。”
说到此处,他话锋一转,提及军备:“兵器坊那边,属下请了中山国的工匠,改良了冶铁之法。如今每月可造环首刀三千柄、弩箭五万支,甲胄两百副。北海的船坞也已落成,能造载重三百石的运输船,虽不比江东水师,却也能满足内河转运之需。”
成大器颔首:“文和办事,我向来放心。青州根基渐稳,甚好。”
接着,沮授出列。这位河北名士身着皂袍,须发整齐,神情端肃:“主公,徐州之事,亦有进展。”
他声音洪亮,带着几分沉稳:“徐州水利素来紧要,属下到任后,便征调民夫疏浚了汴水、泗水河道。如今两河畅通,不仅能引渠灌溉,更让漕运便捷了许多——从彭城到下邳,粮船三日可达,比先前快了足足一半。”
“盐铁之利,徐州本就丰厚。属下整顿了东海盐场,规范盐价,去年仅盐税便得钱三百万缗。彭城的铁矿也已重启,招募矿工五千,所出精铁除供青州兵器坊,还能远销兖州、豫州,换回不少布匹、药材。”
沮授顿了顿,又道:“民心方面,徐州初定时,百姓多有惶恐。属下令各县减免赋税一年,又命县尉严查盗匪,如今境内夜不闭户者已有十之六七。下邳、广陵等地的乡绅还自发组织了乡勇,愿为我军助守城池。”
成大器听得眉峰舒展:“公与治理地方,果然有章法。青、徐两州能有今日,皆是诸位之功。”
随后,徐荣按刀出列。这位曾在西凉军中历练的将领铠甲鲜明,声如洪钟:“主公,麾下兵马,已整饬完毕。”
他抬手抱拳,沉声道:“青州现有步军十万,编为‘锐士营’,皆由百战老兵带训,能披甲负重行军百里,弓弩射程可达八十步,十发七中者占了六成。骑兵两万五,其中五千是从西凉带来的旧部,配上幽州良马,能一日奔袭二百里,马战功夫更是娴熟。”
“徐州那边,有水军两万,战船一百二十艘,其中五十艘是新造的‘楼船’,可载甲士百人,船头置有拍杆,能撞毁小舰。步军五万,多是徐州本地子弟,虽不及青州锐士,却也熟悉地形,善守关隘。骑兵一万五千,则皆为精锐之士”
徐荣目光锐利:“上月在泰山操练,步骑协同作战,半日便攻破模拟关隘,将士士气正盛,皆愿为主公立功。”
成大器听到此处,手掌在案几上轻轻一拍,眼中闪过厉色:“好!兵精粮足,民心安定,便是时候了。”
他站起身,声音陡然提高:“两年前,袁术无故率兵攻我徐州,杀我军民数万,此仇不共戴天!如今我军势成,当提兵南下,讨此贼寇,以泄旧恨!”
堂内顿时一静,随即响起低低的议论声。贾诩率先附和:“主公所言极是。袁术在淮南骄奢淫逸,百姓怨声载道,其麾下将士多是强征而来,战力远不如我军。如今我军兵精粮足,正可一战而定淮南,扩我疆土。”
李儒却眉头微蹙,出列道:“主公,讨伐袁术,时机确是成熟。只是……需防曹操、袁绍二人。”
他轻抚胡须,语气凝重:“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又收了黄巾余部,兵力已达近三十万,虎视徐州久矣。袁绍在冀州休养生息,吞并了公孙瓒旧部,如今带甲四十万,若见主公伐袁术,恐会趁机袭我后方。”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皆敛了笑意。愁眉苦思,曹操的狡诈,袁绍的势大,皆是心头隐患。
沮授却上前一步,朗声道:“文优过虑了。袁绍不足惧也。”
他看向成大器,从容道:“袁绍此人,素有大志却无决断。当年讨董卓时,坐拥数十万大军却屯兵酸枣,错失良机,便是明证。如今他虽势大,却沉迷于冀州安逸,又好猜忌,麾下谋士各怀心思,断不会轻易出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