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傍晚,一名斥候急匆匆地赶回军营,他的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启禀主公,曹操亲率十万大军,已过长安,正向汉中而来!”这个消息犹如一声惊雷,打破了军营中的平静。成大器眉头紧锁,在帐中来回踱步。曹操亲自率军前来,显然是对汉中势在必得,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他深知曹操的厉害,曹操用兵如神,又有十万大军,想要战胜他,谈何容易。
贾诩沉思良久,他的眼神深邃而冷静,仿佛能看穿一切:“曹操此次倾巢而出,来势汹汹。但我军刚获大胜,士气正旺。况且阳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我们做好准备,未必不能与之一战。”徐荣也进言道:“末将愿率部坚守阳平关,誓与关城共存亡!”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曹操宣战。
成大器摆了摆手,说道:“不可轻敌。曹操用兵如神,又有十万大军,只坚守阳平关并非良策。”他转向贾诩,“文和,你可有妙计?”贾诩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自信与智慧,走到地图前,指着一处说道:“主公请看,此处名为定军山,位于阳平关东南,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我军可在此设伏,待曹军久攻阳平关不下,士气低落之时,出其不意发动攻击,必能大获全胜。”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仿佛在描绘着一场胜利的蓝图。
成大器仔细查看地图,他的目光专注而认真,仿佛要把地图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刻在脑海里。良久,他点头道:“此计甚妙!就依文和所言,立即派人前往定军山勘察地形,做好埋伏准备。”随即下令,命徐荣率三万人马加强阳平关防守;贾诩率两万精锐前往定军山设伏;自己则亲率主力,在后方策应。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全军传达着必胜的信念。
此时的曹军大营中,曹操正对着地图沉思。帐外,十万大军旌旗蔽日,那密密麻麻的旌旗在风中舞动,仿佛一片黑色的海洋;营帐连绵数十里,一眼望不到尽头。荀彧进言道:“主公,阳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大器又刚获大胜,士气正旺。我军不可轻敌。”曹操抚须大笑:“无妨!此次我亲率大军前来,就是要让成大器知道,与我曹操为敌,只有死路一条!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全军向阳平关进发!”他的笑声豪迈而自信,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次日清晨,曹军大营号角齐鸣,那激昂的号角声仿佛是战斗的序曲,划破了寂静的天空。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阳平关杀来。一时间,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滚滚的尘土所笼罩。阳平关上,徐荣早已严阵以待。他看着远处如潮水般涌来的曹军,大声下令:“准备滚石檑木,万箭齐发!”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是一道不可违抗的命令。
曹军先锋部队很快抵达关下,架起云梯开始攻城。城墙上,张鲁军与徐荣所部齐心协力,拼死抵抗。箭矢如雨点般落下,那密集的箭矢带着死亡的气息,射向攻城的曹军;滚石檑木不断砸向攻城的曹军,那巨大的声响仿佛是死神的咆哮。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响彻云霄,鲜血染红了阳平关下的土地,那片土地仿佛被鲜血浇灌过的花朵,显得格外刺眼。
曹操见攻城受阻,眉头紧皱。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也带着一丝愤怒。他下令动用投石机,巨大的石块呼啸着砸向阳平关城墙。城墙上顿时硝烟弥漫,砖石飞溅,仿佛是一场地震过后的场景。但守军们毫不畏惧,一边修补城墙,一边继续反击。他们的眼神坚定而勇敢,仿佛在向曹操宣告:我们绝不屈服!
就这样,曹军连续攻城三日,却始终未能前进一步。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与沮丧,脚步也变得沉重而缓慢。曹操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解开的困境。就在这时,斥候来报:“启禀丞相,成大器在定军山一带集结了大量兵力,似有埋伏!”
曹操冷笑一声:“果然不出我所料!成大器这是想在定军山设伏,来个瓮中捉鳖。传令下去,大军停止攻城,向定军山进发!我倒要看看,成大器能耍出什么花样!”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屑,也带着一丝期待,仿佛在期待着一场与成大器的真正较量。
此时的定军山,贾诩早已将伏兵布置妥当。他将两万精锐分成三队,分别埋伏在山腰、山顶和山后。士兵们手持强弓硬弩,那冰冷的弓弩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备好滚石檑木,那堆积如山的滚石檑木仿佛是他们的武器库。只等曹军进入埋伏圈,他们就将发动致命的攻击。
当曹军进入山谷时,贾诩一声令下,顿时箭如雨下,那密集的箭矢带着死亡的气息,射向曹军;滚石檑木从山上倾泻而下,那巨大的声响仿佛是死神的咆哮。曹军顿时大乱,死伤无数。他们的士兵四处逃窜,仿佛一群无头的苍蝇;惨叫声不绝于耳,那声音仿佛是一首悲伤的挽歌。曹操见状,急忙下令后撤,但退路已被成大器亲自率领的主力部队截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