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城议事厅内,烛火摇曳,火光在墙壁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影子。羊皮地图铺展在长案上,上面用朱砂仔细地标记着各个城池的位置,而其中最醒目的,无疑是那座位于地图中心的成都城。
成大器背负双手,站在地图前,他的身影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凝视着那座象征着益州权力核心的城池,仿佛能透过羊皮纸看到城内的大街小巷、宫殿楼阁。
自从拿下绵竹之后,成大器深知成都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因此,他一方面让军队在绵竹城内休整,恢复元气;另一方面则积极派遣探子,探听成都方面的消息,并暗中与城中那些对刘璋统治心怀不满的势力取得联系。
就在此时,贾诩不紧不慢地将手中的竹简缓缓展开。那竹简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上面的文字密密麻麻,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和重要的情报。
成大器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他快步走到贾诩身旁,与他一同凝视着这份神秘的竹简。随着竹简的展开,成大器的眼睛越睁越大,他惊讶地发现,这竟然是一份关于成都城防的详细情报!
贾诩的声音在此时响起,他的语气沉稳而坚定:“主公,成都城地势险要,城墙高耸,护城河宽阔且深,城防异常坚固。若我军强行攻城,恐怕会遭受巨大的损失,损兵折将不说,还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成大器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贾诩所言非虚,强攻成都城的确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然而,要想攻克这座坚城,又谈何容易呢?
贾诩似乎看透了成大器的心思,他接着说道:“依我之见,我们可以先设法截断成都的粮道,使其城中粮草供应断绝。如此一来,城中必然会陷入粮草危机,人心惶惶。”
成大器眼睛一亮,他觉得贾诩的这个计策甚妙。断绝敌军的粮草供应,不仅可以削弱他们的战斗力,还能从心理上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压力。
贾诩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与此同时,我们再辅以攻心之计,散布一些对敌军不利的消息,动摇他们的军心和民心。这样一来,敌军内部必然会产生混乱,士气低落,我军便可趁机攻城,事半功倍。”
话音未落,忽有斥候慌慌张张冲入议事厅,高声急报:“报!刘璋遣吴懿、张裔引两万精兵,离成都三十里下寨!”这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议事厅内原本的谋划节奏。
成大器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凝重,仿佛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稍作思考后,迅速将目光转向坐在一旁的贾诩,显然是在等待这位以智谋着称的谋士能够给出一个应对的策略。
贾诩并没有让成大器失望,他稍稍沉默了一会儿,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然而,就在这短暂的沉默中,贾诩的脑海却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迅速地梳理着各种可能的方案。
终于,贾诩缓缓地开口说道:“刘璋此次的计策,其目的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他就是要通过稳固成都的外围防线,来阻止我们的军队进一步逼近。而吴懿作为刘璋麾下的大将,其勇猛程度绝对不容小觑。他在沙场上历经无数次战斗,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可谓是一员虎将。”
说到这里,贾诩稍稍顿了一下,接着说道:“然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张裔这个人。他虽然在武力方面可能稍逊一筹,但却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尤其擅长出谋划策。可以说,有他在刘璋身边,就如同给刘璋增添了一双慧眼,能够洞察我们的一举一动。”
贾诩的话语虽然平静,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让成大器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深知吴懿和张裔这两个人的厉害之处,如今他们联手起来,无疑给他们的进攻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成大器认真地听着贾诩的分析,心中对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点了点头,表示认同贾诩的看法。然而,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继续追问:“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贾诩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虽然吴懿和张裔的实力不容小觑,但如今我军士气正盛,而且我们已经成功占据了绵竹。这里的地形对我们非常有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分兵应对,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
成大器微微点头,对贾诩的分析表示赞同,当即便采纳了他的建议。他目光扫视厅中众将,高声下令:“华雄、廖化听令!命你二人率五千精兵,埋伏在吴懿、张裔大军必经之路的两侧山林之中。待敌军经过时,突然出击,打乱其阵脚,务必让敌军陷入混乱!”华雄、廖化二人齐声领命,眼神中充满战意。
接着,成大器又看向李严、费观,说道:“李严、费观,你二人带领三千人马,绕道敌军后方,切断其粮草补给线。粮草乃军队命脉,断其粮草,敌军必乱!”李严、费观领命而去,神情坚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