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事情也引来了许多的非议,批评者主要抓着,政府执法没有相应的劳动法可依这一点,进行猛烈攻击,指责政府违背了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
于是,周辰双管齐下:一面指示宣传口的人员与对方展开舆论拉锯,另一面,则召集了一批真正通晓法理的专业人士,火速闭门研讨,着手起草一部完全适用于先锋军控制区的《劳动保障条例》。
这部法律,绝非可以照搬照抄的模板货。
在周辰的执政逻辑里,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程。
要么就继续沿用旧时代的条文,虽不合时宜但求暂时安稳;
一旦决定另起炉灶,颁布新法,那就必须确保其条款能够扎根现实,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到底。
他深知,一部被束之高阁或可以随意变通的法律,比没有法律更可怕。
那不仅是在践踏规则的尊严,更是在透支民众对新生政权的信任。
因此,他给专家组的指令非常明确:每一条款项都必须具备清晰的可操作性,权责界定要分明,惩处标准要刚性。
唯有让所有人都看到,规矩立下了就绝非儿戏,政府的公信力与法律的权威,才能在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上建立起来。
当然,这里面还隐含着外人难以体会的政治考量,当全国统一之后,新政府便会成为国家唯一合法的政府。
到时候实行的便是多党派共同议政的政治协商制度,再也不是先锋军的一言堂了。
而在这之前,尽可能的将北方政府的政治框架和法律法规确立并完善起来,后来者不管掌握多大的权势,也只能在这些框架之内修修补补。
一个理想,别管是谁先提出来的,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永远是将它变为现实的人。
周辰正批阅着文件,这时,女秘书郑翊舒推门走了进来。
她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藏青色职业套装,鹅蛋脸上略施粉黛,东方女性特有的温婉与职场女性的干练在她身上完美融合。
见惯了美人的周辰也是眼前一亮,觉得这一身相比她穿着舞蹈服的时候更有女人味。
“翊舒,今天的装扮很合身嘛!”周辰放下钢笔,靠在椅背上欣赏着。
郑翊舒将一叠待签文件轻轻放在桌角,闻言抿嘴一笑:“司令,您这算是夸人吗?听起来像是在评价一件家具。”
周辰哈哈一笑,带着几分理所当然:“我需要会夸人吗?通常是女孩子变着法儿地夸我。当然,我比较擅长夸男人,”
他摸了摸下巴,补充道,“比如‘兄台骨骼清奇,一看就是能加班的好材料’之类的。”
“看出来了。”郑翊舒忍着笑意,将手中的访客名单递了过去,“司令,立法委员会的委员史尚宽先生,还有几位法学界的学者在外面求见,说是关于《劳动保障条例》的草案有了初步框架,想向您汇报。”
“哦?快请他们进来。”周辰立刻坐直了身子,神情也变得认真了些。
不一会儿,郑翊舒便引着五位衣着严谨、气质儒雅的学者走了进来。
为首的老者年约五旬,戴着圆框眼镜,面容清癯,正是法学界泰斗史尚宽。
“史先生,各位先生,快请坐。”周辰起身相迎,态度很是客气,亲自引他们到一旁的沙发区落座。
郑翊舒则熟练地为大家沏茶。
寒暄几句后,史尚宽直接切入正题,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司令,遵照您的指示,我们经过连日研讨,已拟出《劳动保障条例》草案初稿。
其核心在于明确工时、薪资、工伤、解约等各方权责,尤重契约精神与执行刚性。”
史尚宽话音刚落,周辰便笑着摆了摆手,顺手将那份厚重的草案放在茶几上:“史先生,您几位都是法学界的泰山北斗,办事我自然放心。这初稿我就不逐字细看了。
您也知道,我这边杂事缠身。不如就请您和几位先生,给我讲讲这里面的大致框架和精髓?当然,等最终的定稿出来,我必定一字不落地仔细拜读。”
史尚宽与身旁几位学者交换了一个了然的眼神,他扶了扶眼镜,从容说道:“司令日理万机,我等理解。那便由我等为司令简要勾勒一下草案的脉络。”
史尚宽将手中的草案文稿轻轻放在膝上,抬头望向办公桌后的周辰:
“司令,目前整个社会大众和工人群体最关心的,莫过于工时和薪酬问题。
就我们调研所见,如今各地工厂普遍没有统一的工时制度,许多工人每天要做工十二个小时以上,甚至更长。
更严重的是,加班拿不到加班费、动辄拖欠工资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已经成了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周辰端起茶杯,神色凝重:“这也是我最忧心的问题。说句严肃的话,这关乎我们新政权的民意支持和法理基础。
我们既然建立了新政权,就不能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总得让老百姓看到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