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族技艺市集的第二日,驿站中央的空地上搭起了四座木台,分别对应 “木作”“绣艺”“农植”“器造” 四项比拼。晨光刚洒在萤光藤上,台下就挤满了围观的人,凡界村民和魔族弟子凑在一起,指着木台讨论得热火朝天 —— 连幽萤部落的白发老人都拄着灵植杖来了,手里还攥着片幽萤花花瓣,说是要给优胜者当彩头。
“第一项,木作比拼!” 凌玥站在高台上,声音清亮,“规则很简单:两族匠人合作,用魔渊灵木和凡界硬木,做一件能体现‘共生’的器物,半个时辰为限!”
周伯和幽萤部落的木匠阿榕立刻跳上木台。周伯掏出墨斗,在凡界的枣木上弹出笔直的线;阿榕则举起 “灵植锯”,锯刃上缠着淡蓝的魔气,锯起魔渊的 “透灵木” 时,木屑都泛着微光。两人没多说废话,周伯负责打榫卯,阿榕用魔气软化木纤维 —— 没过多久,一个双层木架的雏形就出来了。
“周伯,这层板要留个凹槽,我种点‘缠枝藤’进去!” 阿榕突然开口,指尖魔气一点,木架内侧就浮现出细密的槽纹。她从怀里掏出颗藤种,埋进槽里,又滴了滴灵植露 —— 不过片刻,嫩绿的藤蔓就顺着槽纹爬开,刚好绕成个 “和” 字。
台下顿时响起掌声。周伯看着藤蔓,笑得眼睛都眯了:“阿榕姑娘这手艺,比凡界的‘活嵌术’还厉害!以后咱们可以一起做灵植家具,保准受欢迎!”
另一边的绣艺台上,阿绣和凡界的绣娘李婶正凑在一起。李婶手里拿着凡界的 “彩棉线”,阿绣则握着泛着魔气的 “萤光丝”,两人面前的绷架上,一半绣着凡界的麦穗,一半绣着魔渊的幽萤花。
“李婶,您这‘盘金绣’得再松点,我这萤光丝才能绕进去。” 阿绣指着麦穗的边缘,指尖轻轻一点,萤光丝就自动缠上彩棉线,像是两条小蛇在跳舞。李婶试着调整针法,果然,两种线缠在一起后,麦穗的麦芒竟泛出了淡蓝的光,夜里看像是缀了星星。
“农植比拼” 的场地在驿站后的田垄里。黑石和张老汉蹲在田埂上,面前各摆着半亩地,地里都种着凡界的麦种 —— 黑石的地里掺了魔壤,还撒了幽萤花的孢子;张老汉则按凡界的老法子,在麦种旁埋了草木灰。两人都盯着地里的麦苗,手里攥着水壶,时不时浇点水。
“黑石,你这孢子撒多了,麦苗该长得太密了!” 张老汉突然提醒。黑石低头一看,果然,他的麦苗比张老汉的高出半指,叶片都快贴在一起了。他急得额头冒汗,突然想起绿芜说的 “控灵术”,连忙指尖魔气一点,麦苗顶端的嫩芽竟慢慢收敛,间距也匀称起来。
“好家伙!这魔气还能当‘间苗’用?” 张老汉看得直咋舌,“以后我种麦子,也得请你过来帮忙!”
就在四项比拼快结束时,苏晚晴胸前的玉佩突然发烫。她低头一看,玉佩的青光正朝着 “器造” 比拼的木台闪 —— 那里,凡界的铁匠王师傅和魔族的器匠铁山,正合力打造一把铜壶。王师傅负责锻打壶身,铁山则用魔气在壶身上刻纹。
“你们快看那把壶!” 苏晚晴拉着叶青雨跑过去。只见铜壶的壶身上,铁山刻的魔纹正泛着黑光,而王师傅锻打的凡界云纹泛着金光,两种纹路交汇的地方,竟和幽萤部落的灵契柱碎片纹路一模一样!更奇的是,玉佩的青光一靠近,铜壶和碎片就同时发出嗡鸣,淡蓝的光纹在两者之间连成了线。
“这纹路…… 是灵契柱的!” 白发老人拄着灵植杖走过来,颤巍巍地摸了摸铜壶,“当年灵契柱碎裂时,我见过这样的纹路,只是没想到,竟能在器物上重现。”
铁山愣住了,手里的刻刀都掉在了地上:“我这魔纹是部落祖传的,说是‘护灵纹’,能保器物不腐,没想到和灵契柱有关……”
王师傅也挠了挠头:“我这云纹是凡界的‘镇宅纹’,祖辈说能聚灵气,哪知道还有这讲究!”
凌玥突然眼睛一亮:“既然铜壶能和碎片共鸣,说不定我们能做个小型灵契柱模型,把碎片的纹路拓上去,看看能不能激活更多线索!”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匠人们都围了过来,周伯和阿榕负责做模型的木芯,王师傅和铁山用铜片打造外层,阿绣和李婶则用萤光丝和彩棉线,把碎片的纹路绣在丝绢上,再贴到铜片外侧。苏晚晴握着玉佩,时不时将青光注入模型,帮大家校准纹路 —— 连之前在比拼中没轮到的匠人,都主动过来搭手,有的磨铜片,有的剪丝绢,木台周围挤满了人。
“还差最后一步!” 白发老人突然开口,从怀里掏出个小木盒,里面装着些细碎的灵契柱粉末,“把这些粉末混在灵植胶里,涂在纹路处,能让共鸣更强。”
绿芜立刻接过木盒,将粉末和灵植胶调成糊状,阿绣则用细毛笔,小心翼翼地把胶涂在丝绢的纹路上。当最后一笔涂完,苏晚晴将玉佩贴在模型顶端 —— 刹那间,淡蓝的光芒从模型上爆发开来,周围的萤光藤、幽萤花都跟着亮了,连田垄里的麦苗都朝着模型的方向倾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