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他们趁热打铁,接连做出了十几个烧杯和二十多支试管,每一个都比上一个更加精致。
当最后一件玻璃器皿被送入退火窑时,两人都松了口气,并肩坐在工坊的门槛上。
“郎君,我觉得这烧玻璃,比烧陶器有意思多了!”
“安子,不错,你脑子挺灵活,这几天你多练练,看这玻璃能不能弄些其他样式,你也别等以后了,过几天你就跟你师傅一起,跟我回长安!”
聂安子猛地抬头,眼里的光比退火窑里的余烬还要亮。他攥着衣角,指节都泛了白,声音带着点发颤的激动:“郎君……您说真的?我能跟师傅一起去长安?”
“当然是真的。”陈睿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这脑子,这双手,留在山沟里太可惜了。去长安,咱们建更大的窑,烧更精巧的物件,让你师傅也能跟着沾光。”
聂安子低下头,鼻尖忽然一酸。
他跟着师傅学了六年烧陶,知道自己性子闷,嘴笨,不会讨巧,总觉得能守着这土窑就够了。
可刚才吹玻璃时,看着玻璃液在模具里慢慢撑起形状,从浑浊到透亮,他心里头像有什么东西被点燃了——原来泥巴能塑形,玻璃也能,而且能美得这么晃眼。
“俺……俺听郎君的。”他抹了把脸,声音还是有点哑,“俺一定好好练,不给师傅和郎君丢脸。”
陈睿笑着点头,目光望向工坊外。
太阳光在刚堆好的玻璃器皿上,那些烧杯、试管反射着耀眼的光。
“郎君,我还有些想法,咱们可以想办法把这玻璃吹成花瓶,酒杯,酒壶的样子,还有可以用模具做一些发簪和手镯的样式,我觉得能卖大价钱!”
“安子,你说这玻璃能做发簪手镯,是个好主意。”陈睿忽然道,“不过嘛,现在咱们这技术还不成熟,以后咱们可以添加别的原料,加一些色彩进去。”
聂安子眼睛更亮了:“俺明天就做模子!刻上桃花、兰花,俺娘以前绣帕子就爱绣这些,说好看。”
“行,你尽管试。”陈睿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等这些器皿退火好了,咱们先带几件回长安,让长安的达官贵人也开开眼。对了,那四君子图案的玻璃碗,得仔细包装好,现在这东西可精贵了,比金银器还体面。”
提到四君子碗,聂安子忍不住笑了:“郎君画的梅兰竹菊,烧出来真好看,玻璃透亮,花纹像浮在里面似的,俺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稀罕的物件。”
“往后还能做得更好。”陈睿望着熔炉的方向,那里还有余温,“等在长安建了大窑,用上更好的料,咱们烧些带颜色的玻璃——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到时候做出来的花瓶酒杯,定能让长安的贵人们都抢着要。”
聂安子听得眼睛都不眨了,仿佛已经看见那些五颜六色的玻璃器皿摆在长安的铺子里,光彩夺目。
第二天一早,聂安子果然没歇着。
天刚蒙蒙亮,他就和泥做模子,手里拿着根细竹片,在模具让细细刻着花纹。
桃花的瓣、兰花的叶、竹节的纹,刻得不算多精致,却带着股拙朴的灵气。
王瘸子拄着木杖过来,看着徒弟忙碌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往上翘。
他没说话,只是蹲在一旁,帮着把刻好的模具搬到阴凉处阴干,动作慢却稳,眼里的欣慰藏都藏不住。
陈睿看着这师徒俩,都是人才啊!
他让人把退火好的玻璃器皿小心装箱,又把那几套四君子碗用软布裹了一层又一层,放进特制的木盒里。
装车的时候,聂安子捧着一个刚做好的玻璃发簪模子跑过来,模子是朵小小的桃花,花瓣层层叠叠。“郎君,您看这个成不?”
陈睿接过模子,对着光看了看,笑道:“好得很!就用它烧第一支玻璃簪子。这发簪先留给蓉娘。”
聂安子闻言,立刻露出了然的笑容:“原来是给蓉娘姑娘的,那我再把花纹修得细些,保证烧出来比金簪银簪还好看!”
说着便捧着模子蹲回角落,轻轻打磨模具内壁,连一片花瓣的弧度都不肯放过。
陈睿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心里愈发笃定自己没看错人。
他转身走到装车的伙计旁,细细叮嘱:“这些玻璃器皿都娇贵得很,每个箱子里都要垫足干草,行车的时候慢着点,千万别急着赶路颠簸。尤其是那几盒四君子碗,单独放在马车里侧,派人盯着点。”
伙计们连声应下,小心翼翼地将箱子搬上马车。
王瘸子站在一旁,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感慨:“老朽烧了一辈子陶,从未想过石头能变成这般透亮的物件,更没想过有朝一日,能带着手艺进长安。”
陈睿走过去,扶着他的胳膊笑道:“王师傅,您的手艺是根基,往后咱们在长安的工坊,还得靠您坐镇把关。等站稳了脚跟,我再请些巧手匠人来,咱们不仅要做玻璃器皿,还要研究更多新花样。”
王瘸子重重点头,眼眶微微湿润:“郎君放心,老朽定当全力以赴。”
喜欢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大唐成小道士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