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鹤叫来仆役,去书房取了自己的印信盒和印泥过来摆在桌案上。
“两位伯父请看!”陈睿把几个印信沾好印泥,然后在手中一一排好,随后双手捧着在纸上按压,一排字就印了下来。
“精盐司监正张正鹤印。”这几个字依次排列。
陈睿又重新选了印,把印粘了印泥,重新打乱排列,又印了一次。
“准张正鹤监正精盐司。”又一排字出现。
“这是???咦!噢!!!”张正鹤先是疑惑,随后惊讶。
随即转头问张正堂:“二哥你看懂了没?”
“那让我来猜猜。”张正堂说。
张正堂凑近桌案,手指点着那两排印出来的字,眼神渐渐发亮:“这印信是几个字组,你把它们拆开重排,就能组成不同的句子?就像……就像搭砖块,一块一块拼出不同的模样?”
陈睿点头:“正是。就像写文章,字是现成的,排在一起就是句子。若是把所有常用字都做成这样的印——哦,该叫‘活字’——要印什么书,就把字一个个排起来,印完拆开,下次还能用。”
张正鹤猛地站起身,抓起一个印信翻来覆去地看,指腹摩挲着凸起的字边:“雕版印书,一块板刻一篇文,错一个字就全废了。这活字……错了换一个就行!梨木、枣木都能刻,一套字能多少本书啊?又方便又快捷,还便宜!”他忽然转向张正堂,声音都有些发颤,“二哥你想,若是《三字经》能用这法子印,几百本几千本很快就能传遍关中,寒门娃娃哪还用愁没书读?”
张正堂也反应过来,抚着胡须道:“不止是书!官府的文书、告示,哪样不要抄录几十份?用这活字排好,刷上墨一印,半日就能出几百张,比书吏抄得又快又齐整!”
陈睿补充道:“我试过用枣木刻字,质地硬、纹理细,刻出来的字清晰。排版时用木盘固定,刷墨用软毛刷,印在宣纸上,字迹比手抄的工整。只是字的大小得一般齐,排起来才平,还得按部首归类收好,不然找字费功夫。”
张正鹤快步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街巷,忽然转身道:“小九,这法子若是成了,比精盐、水车更要紧!世家垄断书籍,靠的就是抄书慢、雕版贵。这活字一出来,书能像水一样流进寻常百姓家,世家还能攥住话语权吗?这事要赶紧做!”
张正堂却想得更细:“刻字得找巧匠,字的大小、深浅都得匀。还有那木盘,怎么固定才不晃动?油墨也得调得正好,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这些都得慢慢试。”
“所以才找二位伯父商量。”陈睿道,“活字的事,比编书更需隐秘。先找几个可靠的匠人,用枣木试刻常用字,比如‘之’‘乎’‘者’‘也’,还有《三字经》里的字。等字刻好了去玻璃坊找几间屋子,那边有空地,正好能辟个小工坊,悄悄试印。”
张正堂重重点头,抓起一个印信往纸上一按,看着清晰的字迹,眼里闪着光:“这事我来安排。我那个抄书铺有几个抄书先生字写得工整,手底下木工坊也有几个雕刻师傅,手艺精,嘴也严。木料我让人准备,最好的枣木、梨木,先备上百斤。”
陈睿又说, “伯父,您先让雕刻师傅刻一段话的字,能打散重组成不同意思的,嗯,就刻' 此三字经乃启蒙书'这句。到时候我先演示给陛下看。”
“小九心思果然灵巧,此三字经乃启蒙书,此乃启蒙书三字经,此启蒙书乃三字经,几个字打乱了语境就有所变化。”
张正鹤忽然笑起来,“陛下总说‘开万世太平’,太平的根,不就是让百姓有饭吃、有书读吗?你这水车让他们有饭吃,这活字让他们有书读,倒是把根给抓住了。”
张正堂取过纸笔,飞快记下“活字”“枣木”“匠人”几个字:“我来管物料。等试成了,先印咱们的《三字经》,让娃娃们手里的书,都是这活字印的!”
张正鹤把印信小心收好,又说:“这事得瞒着,连那三个小子都先别说。等成了形,再给他们个惊喜。”
他看向陈睿,语气郑重,“小九,你这心思,真是能通天接地。伯父支持你,这事定要成。”
喜欢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大唐成小道士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