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内气氛瞬间凝重如铁,兵器坊主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刘忙眉头紧锁,指节无意识地在案几上叩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
几乎是同一时间,一排猩红的文字在他眼前骤然浮现,灼烧着他的视网膜。
【警告!因关键战略物资匮乏,军备生产效率已下降50%!若十日内无法恢复铁料供应,将触发“战力衰退”负面状态,麾下所有兵种攻击力、防御力永久性下降10%!】
“永久性下降!”刘忙心中一凛,这四个字比袁术的大军压境还要致命。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缺兵器,而是要动摇他安身立命的根基。
他霍然起身,在堂内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所有人的心跳上。
青州是北海孔融的地盘,而孔融与他交好,袁术竟能越过孔融直接胁迫铁商,这说明袁术在青州的渗透力远超想象,这条商路恐怕短期内是恢复不了了。
他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扫向侍立一旁的邴原:“根矩,陶谦在徐州多年,州府旧档之中,可有记载境内矿脉分布?”
邴原面露难色,躬身道:“回主公,原也曾奉陶使君之命查阅过舆图地志,徐州地势平坦,多为沃土,实无成规模的铁山。唯有彭城西南角,有一处前朝遗留的废弃铜井,早已枯竭多年,井壁上偶能刮下些许铜绿罢了。”
希望再一次被掐灭。
没有铁矿,就等于没有造血能力,只能任由敌人拿捏自己的命脉。
堂中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从事檀敷快步入内,脸上带着几分激动与不确定,他小心翼翼地将一个沉甸甸的布包放在案上,解开绳结,露出一堆乌黑发亮、棱角分明的石头。
“主公,此物乃是下官在巡视萧县时发现。当地百姓称之为‘石炭’,取之于山中露天石层。此石一旦点燃,火势极旺,远胜寻常木炭,且经久不熄,夜间一小块便能将整间屋子照得亮如白昼。下官见其色泽沉重,质地坚硬,与炼铁所用之木炭有异曲同工之妙,斗胆猜测,此物……或可用于炼铁?”
刘忙的瞳孔猛然收缩,心脏狂跳起来!
他一步上前,抓起一块黑石,那熟悉的质感和分量让他几乎要颤抖起来。
这不是什么石炭,这是煤!
是工业革命的血液!
有了煤,土法炼钢就有了最关键的燃料和还原剂!
他脑中无数知识碎片瞬间拼接成型,前世那些纪录片里看过的土法炼焦、高炉炼铁的画面清晰浮现。
他强压住内心的狂喜,声音却依旧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对一旁的匠作监吕星断然下令:“吕星听令!”
吕星立刻出列:“末将在!”
“立即带上你手下最好的窑匠、泥瓦匠,按照我给你的这份图纸,在城外觅地建造一座‘火井炉’!”刘忙抓过笔墨,凭借记忆飞速在竹简上勾勒出简易的土高炉和焦化炉的结构图,特别是用陶管导出焦炉煤气进行预热的关键部分,他更是标注得清清楚楚,“以檀从事带回的石炭为薪,先试炼焦炭,再将库房里所有的废铁、铁渣尽数投入炉中,给我炼!”
吕星接过图纸,虽看得一知半解,但见主公胸有成竹,当即领命,带着檀敷和那包石炭,如风般冲出了府衙。
接下来的三日三夜,城东的匠作营地火光冲天,烟熏火燎。
吕星亲率百名匠人,不分昼夜,三日三夜不眠不休。
他们按照图纸,用耐火砖和黄泥混合物砌起高炉,用陶管巧妙地构建出热风循环系统。
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调整,终于在第三日傍晚,随着最后一道工序完成,第一炉试炼正式开始。
大量的石炭被投入焦化炉中干馏,刺鼻的硫磺味弥漫开来,但随之而来的,是经由陶管导出的炽热气流,将高炉的膛温瞬间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第一批废铁渣被投入炉口时,整个高炉都发出了沉闷的轰鸣。
刘忙亲临现场,站在安全距离之外,双眼死死盯着炉底的出铁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炉内的火光越来越盛,连周遭的空气都变得扭曲起来。
终于,在吕星一声嘶哑的“开炉”之后,工匠们合力撬开了出铁口的泥封。
一道耀眼的、带着金红色泽的洪流喷薄而出,沿着预设的泥槽奔涌,那股炽热的浪潮,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希望。
尽管这铁水之中还夹杂着肉眼可见的杂质,远不如青州运来的精铁那般纯净,但它却是货真价实的铁水!
足以用来铸造简单的札甲、铁蒺藜,甚至是质量稍次的兵器。
待铁水冷却凝固,吕星亲自称量,激动地跪报:“主公!第一炉,出铁……一百一十二斤!”
“好!”刘忙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挣脱枷锁的畅快,“一百一十二斤!好一个一百一十二斤!传我将令,从今日起,我徐州再不靠青州之铁,只靠自家山中之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