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如霜,泗水河滩上波光粼粼,映照着新坝工程巍峨的轮廓。
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在白日里是万民齐心的希望之地,到了夜间,却多了一丝不为人知的诡谲。
陈到按着腰间佩剑,目光锐利如鹰,他那双在无数次厮杀中磨砺出的眼睛,捕捉到了一丝不和谐的痕迹。
那不是民夫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草履印,更不是寻常巡逻士卒的布鞋印。
泥沙上留下的,是整齐而深陷的蹄印,边缘清晰,带着金属马蹄铁特有的轮廓。
这是轻甲骑兵才能留下的痕迹,而且数量不少,他们显然是从上游某个隐蔽处渡河,又悄然退去。
军情紧急,陈到不敢怠慢,连夜将发现禀报至州牧府。
灯火通明的书房内,法正捻着短须,对着简陋的地图沉吟许久,最终一针见血地指出:“袁术败退寿春,元气大伤,其麾下大将如纪灵、张勋等人皆无异动。此等小股精锐,不为正面交锋,必是其豢养的死士。恐怕袁公路是狗急跳墙,欲遣人潜入下邳,行刺杀之举,或是在民夫中煽动暴乱,以毁我根基。”
坐在主位上的刘忙,指节轻轻叩击着桌面,发出的声响沉稳而有力。
他听完法正的分析,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眼底寒光一闪而过:“他以为战败了,掀了桌子不玩了,事情就算完了?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他想掀桌子,那我就把这张桌子给他焊死!”
话音落下的瞬间,刘忙意念微动,一个只有他能看见的半透明面板在眼前浮现。
他毫不犹豫地启用了一项许久未曾动用的辅助技能——“舆情操控”。
这个技能无法凭空捏造事实,却能将既有的信息进行放大、扭曲、引导,以惊人的速度在人群中发酵,形成一股无形的洪流。
次日,下邳城内的各大市集、酒肆、茶馆中,一个惊人的流言不胫而走:“听说了吗?寿春那边已经断粮了,袁术那厮竟要效仿昔日董卓,亲率死士夜袭下邳,说是要劫掠三日,以充军粮!”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瞬间点燃了民众对袁术的怒火与对战争的恐惧。
恐慌的气氛刚刚酝酿,另一则“小道消息”又恰到好处地流传开来。
一名隶属于州牧府的军吏,在城中最热闹的酒肆里喝得酩酊大醉,拍着桌子,舌头打结地对酒友们高声嚷嚷:“怕……怕什么!袁术那冢中枯骨,他想得到的,咱们主公……嗝……早就防到了!白毦兵的精锐,已经布下了什么‘影网十三哨’,遍布全城内外,就等着那些不开眼的刺客自投罗网呢!”
这番话被邻桌一个不起眼的酒客听得真真切切。
此人正是雷薄派来的细作头目,连日来正为如何打探刘备军的布防而焦头烂额。
他将这前后两条消息一对照,顿时深信不疑。
寿春缺粮是真,袁术欲行险招也是真,刘备早有防备,听起来更是合情合理。
他不敢耽搁,趁着夜色将这个“重要情报”连同自己推测的刘备军薄弱环节——新建的粮仓,一并上报给了藏身在城外山坳中的雷薄。
两天后,张飞奉命率一队骑兵在徐州南境“巡边”。
一场看似“不慎”的遭遇战后,一名袁术的信使带着满身无伤大雅的皮肉伤,连滚带爬地“冲破”了张飞的防线。
信使不敢停歇,一路狂奔至山中营地,将一封盖着袁术私印的密令交到雷薄手中。
密令言辞急切:“粮草告急,时不我待。令尔等五日后三更天,夜袭下邳东郊新粮仓,纵火为号,我已密遣上将纪灵率千余精兵在二十里外接应,事成之后,尔等皆为头功!”
营帐内,雷薄与几名副将传阅密令,再结合细作探听来的消息,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刘备将重兵布于城内,专防刺杀,那么城外新建的粮仓必然守备空虚,这正是他们的机会!
而在州牧府中,法正将手中的情报轻轻放下,抚掌而笑:“鱼,已吞钩。”刘忙则早已将目光投向了墙上那副详尽的下邳防务图,一道道命令从他口中有条不紊地发出。
东郊粮仓外围,连夜增设数十个空置的粮囤,用以迷惑视线;粮仓内部,早已清空了粮食,取而代之的是一架架上满弦的军用连弩,机括森然。
原本负责守卫的民夫被告知夜间换防,只需假寐即可,但他们每个人手边,都藏着一柄出鞘的环首刀。
而在雷薄等人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张飞率领的五百骑兵,已经像一群潜伏在暗夜中的饿狼,悄然勒紧了缰绳。
五日后的五更天,夜色最浓,万籁俱寂。
雷薄亲率三百名挑选出的死士,身手矫健,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摸到了粮仓外围。
一切都和计划中一样,这里的守卫稀疏平常,巡逻的兵丁哈欠连天,毫无警觉。
雷薄
就在此时,一声清脆的梆子声划破夜空,紧接着是第二响,第三响!
三响过后,粮仓内外,数百支火把骤然亮起,将方圆数里照得如同白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