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主会场的狂欢声浪如同实质的冲击波,震得地面都在微微颤抖。炫目的激光束切割着夜空,重低音炮的轰鸣几乎要掀翻屋顶,密集的人流在灯红酒绿中涌动、尖叫、释放着青春的荷尔蒙。这片喧嚣的海洋,完美地掩盖了校园西北角那片被遗忘区域的死寂。
图书馆后侧,废弃配电房周围,秦屿拉起的“设备检修区”警戒线在夜风中轻轻飘动,像一道脆弱的屏障,将狂欢隔绝在外。这里没有灯光,只有远处舞台余光投射过来的、扭曲变形的阴影,以及风吹过破损窗棂发出的呜咽声。
绝对的黑暗和寂静中,时间仿佛凝固。
晚上8点整。
没有任何预兆,配电房锈迹斑斑的铁门内侧,一把结构特殊的电子锁发出了极其轻微的、几乎被风声掩盖的“咔哒”声。门轴被无声地推开一条缝隙,几道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的身影如同滑溜的阴影,悄无声息地鱼贯而入。
没有光亮,没有声音,只有极其细微的、经过特殊处理的呼吸声和装备与衣料摩擦的沙沙声。
联邦技术小组,准时抵达。
为首一人,正是星语者莉娜。她穿着一身哑光的黑色紧身作战服,外面套着多功能战术背心,上面挂载着各种微型传感器和非致命性武器,脸上戴着覆盖半张脸的多功能夜视/能量感应护目镜,镜片上流淌着瀑布般的微光数据流。她身形矫健,动作精准如猫,每一步都落在最不会发出声响的位置,锐利的目光快速扫视着布满灰尘和蛛网的室内环境。
她身后跟着四名同样装束的队员:两名身材壮硕、负责警戒和破拆的“堡垒”型特工,手持造型奇特的脉冲步枪和多功能破障装置;一名身材相对瘦小、背负着复杂扫描和通讯设备的“技师”;以及一名气息最为沉静、手持一个不断发出微弱嗡鸣声的、类似金属探杖的“文化符号学家”。
五人小组形成一个完美的战术队形,无声地控制了这个狭小的空间。
“区域清空。无生命迹象。无近期活动痕迹。”莉娜的声音通过骨传导通讯器在小组频道响起,冷静得不带一丝情绪,“技师,扫描地下结构。堡垒一号二号,建立外围声波屏障,隔绝一切声学泄漏。符号学家,感应能量残留。”
命令被瞬间执行。
代号“技师”的特工迅速从背包中取出一个扁平的圆盘装置吸附在地面,一道无形的低频声波穿透地板,构建出下方混凝土和岩层的详细三维结构图,实时显示在所有人的护目镜上。
“确认路径。废弃排水渠主干道位于地下约五米处。推测裂缝入口位于东北角地板下方,被碎石和金属废料部分堵塞。”技师快速报告。
“堡垒,清理入口,非破坏性。”莉娜下令。
两名堡垒特工上前,用携带的高分子溶解喷雾剂和微型真空吸管,如同进行考古发掘般,精准而快速地清理着障碍物,几乎没有产生任何粉尘和噪音。
与此同时,代号“符号学家”的特工手持那根金属探杖,在室内缓慢移动。探杖顶端的晶体发出幽蓝的光芒,随着他的移动,在空气中勾勒出淡淡的、只有通过护目镜才能看到的能量轨迹残留。
“检测到多重能量签名残留,”符号学家低声道,声音带着一丝凝重,“近期,约72小时内,存在高频信息探针扫描痕迹,特征与‘虚无之眼’匹配度92%。更早期,存在持续性的、极其微弱的地脉能量泄漏,源特征与目标遗迹匹配度88%。另外…检测到极其短暂的、约6小时前的秩序能量介入痕迹,手法…高超,疑似‘零号’的屏蔽操作。”
莉娜微微颔首,对林栀的先期处理并不意外。她的目光落在东北角,那里已经被清理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向下延伸的黑黝黝的洞口,一股阴冷潮湿的空气从中涌出。
“入口已打开。通道狭窄,预计有塌方风险。空气成分复杂,含微量未知惰性气体及有机孢子,建议开启内循环。”技师报告。
“堡垒一号,先锋探路。符号学家第二,持续感应能量指引。技师第三,维持结构扫描和通讯中继。我第四。堡垒二号,断后,封锁入口,建立临时指挥点。”莉娜毫不犹豫地下达指令。
“明白。”
小队再次变换队形。先锋堡垒特工率先钻入洞口,身影迅速被黑暗吞噬。符号学家紧随其后,手中的探杖成为了黑暗中唯一的光源(其光线经过过滤,不会外泄)。莉娜和技师依次进入,断后的堡垒特工则在入口处架设了一个小型装置,一道无形的能量薄膜瞬间封住了洞口,隔绝了内外的一切联系。
通道内比想象中更加狭窄和难行。到处都是塌陷的碎石和裸露的、锈蚀的钢筋管道。空气污浊,带着浓重的霉味和某种金属氧化后的腥气。脚下湿滑粘腻,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
但小队行进速度极快,如同训练有素的岩洞探险家,依靠护目镜的夜视和扫描功能,精准地避开了所有危险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