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韩立的后怕与庆幸,幸好当初没有拦着他
省委大院里的风,总是来得无声无息,却能在顷刻间吹彻骨髓。
综合调研处的办公室里,气氛有些异样。往日里只有键盘敲击和纸张翻动声的安静空间,此刻像是被一层看不见的薄冰覆盖,每个人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动作,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消息是在清晨通过各种非官方渠道传开的。
“听说了吗?省纪委牵头,成立了专项调查组!”
“何止!省检和公安厅经侦的人都进去了,‘三堂会审’的阵仗!”
“目标是省属国企改制里的猫腻,据说第一个就要拿红星厂开刀!”
“红星厂?那不是早就尘埃落定的事了吗?怎么又翻出来了?”
“谁知道呢,说是周书记亲自挂帅,下了死命令,要一查到底!”
这些窃窃私语,像无数细小的电流,在办公楼的各个角落里流窜,最终汇聚成一股令人心悸的低气压。
处长韩立的办公室门紧紧关着。
他坐在自己的老板椅上,一动不动,维持着一个审阅文件的标准姿势。面前的桌上,文件摆放得整整齐齐,泡着枸杞和红枣的保温杯正散发着温热的甜香。一切都和他平日里表现出的严谨、沉稳别无二致。
但如果有人能看透他的金丝眼镜,就会发现,他镜片后的那双眼睛,瞳孔涣散,根本没有聚焦在眼前的文字上。
他的后背,早已被一层细密的冷汗浸湿,紧紧地黏在衬衫上,又冷又腻,像贴着一张湿透的符纸。
红星厂。
专项调查组。
周书记亲自挂帅。
这几个词,像一把把重锤,在他脑子里反复敲打着,震得他耳膜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错了位。
别人只知道山雨欲来,只有他,清楚地知道那片引来雷霆的乌云,是如何从自己眼皮子底下飘出去的。
是林默。
是那份被他默许的,名为“显微镜”的内参报告。
韩立端起桌上的保温杯,拧开盖子,想喝口水压压惊。可他的手,却在不受控制地微微发抖,杯沿磕碰在牙齿上,发出一声细微的“咯噔”声。滚烫的茶水呛进喉咙,他剧烈地咳嗽起来,一张脸涨得通红。
他狼狈地放下杯子,抽出一张纸巾擦着嘴,脑海中却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几天前,他把林默叫到办公室里的情景。
他记得自己当时是如何语重心长,如何摆出过来人的姿态,警告他“要的是态度,不是真相”,告诫他“不要玩火”。
现在想来,那哪里是警告,那分明是在悬崖边上,对着一个即将引爆火山的人,指手画脚。
韩立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一种迟来的、却更加猛烈的恐惧,像深海的水压,从四面八方挤压过来,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无法抑制地开始想象另一种可能。
如果……如果那天他没有选择“明哲保身”,没有被林默那套“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说辞糊弄过去。
如果他像一个正常的、负责任的处长那样,严厉地驳回了林默的报告,强行将那份“显微镜”压下来,甚至为了撇清关系,把林默这个“惹是生非”的刺头,上报给领导……
那现在会是什么光景?
韩立的额头上,冷汗冒得更凶了。
他能清晰地“看”到那个画面:纪委调查组的工作人员,表情严肃地推开他办公室的门,出示证件,然后用不带任何感情的语气对他说:“韩立同志,根据调查需要,请你跟我们走一趟,就红星厂改制的相关材料审核问题,配合我们进行调查。”
他甚至能想到后续的发展。在纪委的谈话室里,面对询问,他该如何解释?
说自己不知道林默的调查?那叫失察!
说自己知道,但是制止了?那为什么问题还是捅到了省委书记那里?是不是你韩立和李建国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想要捂盖子?
一个“把关不严”,一个“通风报信”,一个“阻碍调查”……无论哪一顶帽子扣下来,都足以将他十几年如履薄冰才换来的前途,压得粉身碎骨。
而那个时候,李建国自身难保,秦老那种级别的人物,会为了他一个小小的处长说话吗?至于林默……他恐怕只会冷冷地看着自己,就像看一个自作聪明的蠢货。
想到这里,韩立打了个寒颤,一股凉气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幸好……幸好……
他长长地、虚脱般地吐出一口气,瘫靠在椅背上。那股极致的后怕,在这一刻,又转化成了一种无比荒谬的庆幸。
他庆幸自己当时的那一点点私心,那一点点“甩锅”的技巧,那一点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场油滑。这些平日里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在关键时刻,竟然阴差阳错地救了他一命。
他摘下眼镜,用力地揉着太阳穴,试图让自己混乱的思绪平复下来。
他重新审视林默这个年轻人。
初来乍到,锋芒毕露,这是第一个印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