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秦老的“情绪剧本”:【傲慢】、【守护】与【旧时代的荣光】
周六,省老干部活动中心。
这里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与外面日新月异的省城隔着一堵无形的墙。建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格,庄重而朴素。院子里种着几棵高大的雪松,树荫下,三三两两的老人正下着棋,或者摇着蒲扇闲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和旧报纸的油墨味。
一辆黑色的奥迪A6在门口停下,与周围那些老旧的自行车和步行而来的老人们格格不入。
林默从车上下来,身上是一套熨烫得体的深色西装,没打领带,解开了第一颗纽扣,既显得郑重,又不至于过分刻板。
他今天来,不是“不请自来”,而是“奉旨前来”。
昨天下午,他亲自给省委老干部局的局长打了个电话。电话里,他用最谦逊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作为省国企改革办的负责人,迫切希望聆听老领导、老前辈们的教诲,想在座谈会上当一个“小学生”,学习老一辈建设者的宝贵经验,以确保改革“不走偏、不走歪”。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老干部局的局长根本无法拒绝。一个手握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姿态放得这么低,主动要求来“学习”,谁能把他往外推?
走进座谈会的大礼堂,一股热浪混合着岁月的味道扑面而来。
礼堂里已经坐满了人,放眼望去,尽是花白的发顶。这些老人,有的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胸前挂着几枚褪色的功勋章;有的则是一身中山装,扣子扣得一丝不苟。他们三五成群,用带着各地口音的方言高声交谈,谈论着几十年前的某次会议,某个项目,某个早已不在人世的老战友。
林默的出现,像是一滴清水滴进了滚油里。
他太年轻了。
在这片银发的海洋里,他那一头乌黑的头发,显得格外刺眼。几乎是瞬间,数十道混杂着好奇、审视、甚至是一丝警惕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他。
林默面带微笑,微微躬身,向四周的老人们点头示意,然后不急不缓地走到了最后一排一个空着的位置上坐下。他没有去看主席台,也没有试图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只是安静地坐着,像一个最普通的旁听者。
他知道,在这种场合,任何急于表现的举动,都是愚蠢的。他需要做的,是先融入这里的气场,而不是打破它。
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全场,实际上,却在用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将一张张面孔与脑中那些国企的资料档案对应起来。那位正在高声说话的,是前省纺织厂的书记;那位在角落里闭目养神的,是前江东化工的总工程师……这些人,每一个都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
终于,他的目光,落在了第一排最中央的位置。
那里坐着一个老人。
他穿着一件半旧的灰色夹克,身材清瘦,但腰杆挺得笔直。头发已经全白,梳理得整整齐齐。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高谈阔论,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手里端着一个搪瓷茶杯,上面还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红字。
他身边围着几位同样级别不低的老人,他们说话时,身体会不自觉地向他微微前倾,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而他,只是偶尔点点头,或者轻声回应一两句,但整个气场的中心,毫无疑问就是他。
他就像一棵盘根错节的百年老树,枝干或许不再繁茂,但那深入地下的根系,却牢牢抓住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养分。
秦振邦。秦老。
林默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昨晚电话里那个苍老却威严的声音,瞬间和眼前这个身影重合。
就在他凝视对方的瞬间,脑海中,那熟悉的面板,终于浮现。
【人物:秦振邦(秦老)】
【身份:前常务副省长,“泰山会”精神领袖】
【情绪剧本分析:】
【表层情绪:平静/怀旧。】
【中层情绪:守护/戒备。如同守护巢穴的雄狮,对任何可能侵犯其领地的陌生气息都保持着高度警惕。】
【深层情绪:傲慢。这种傲慢并非针对个人,而是一种源于时代和功绩的集体主义傲慢。他坚信,他和他那一代人,用血与火、汗水与忠诚,铸就了本省的工业脊梁。这种功业,不容许任何未经历史检验的“新理论”来轻易否定。】
【核心诉求:维护“旧时代的荣光”。他并非抵制一切变化,但他要求任何变化都必须在他的理解和掌控范围之内,必须以“稳定”为第一前提。他要守护的,不仅是那些工厂和企业,更是那一代人的历史评价和他们留下的“人情社会”秩序。】
【对主角初始印象:无(尚未关注)。】
林默缓缓地吐出一口气,感觉后背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夏清月的分析,被剧本完全印证,甚至更加深刻。
这个秦老,比他想象中还要棘手百倍。他不是李建国那种可以用利益或证据来击倒的对手。他的盔甲是“历史功绩”,他的武器是“人心道义”,他的阵地,是整整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