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一份“危言耸听”的报告:论我省经济“内卷化”的十大风险
夜色如墨,整座城市都已沉入梦乡。
林默却毫无睡意,他精神亢奋,犹如一个刚刚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之前那种被困于迷宫的窒息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执笔为剑,即将划破黑夜的壮志豪情。
他没有立刻动笔。
他知道,这份报告,将是他投向江东省这潭深水的一颗重磅炸弹。炸弹的威力,取决于每一个数据的精准,每一个逻辑的严密,每一个推论的无可辩驳。
他拿起内线电话,直接拨通了委里信息中心的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一个睡意惺忪的声音传来:“喂?谁啊?这都几点了……”
“我是林默。”林默的声音平静而清晰,“我需要调阅过去五年,全省所有省级及市级开发区的土地出让、税收减免、招商引资项目类型及投资额的全部数据。另外,我还需要一份全省各主要商业银行对这些开发区内企业的贷款总额及不良率报告。”
电话那头的人瞬间清醒了,结结巴巴地说:“林……林副主任?这……这些数据分属好几个部门,而且有些是保密的,需要丁主任签字……”
“我现在就要。”林默的语气不容置疑,“丁主任把开发区整合的工作全权交给了我,这是我的授权。一个小时之内,把所有电子版数据发到我的内部邮箱。如果权限不够,你现在就给你的领导打电话,让他给我回电。我的办公室电话,你知道的。”
说完,他便挂了电话,没有给对方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就是权力。以前在地方志办公室,他想看一份几十年前的旧档案都得看人脸色。而现在,一个电话,就能让整个发改委的数据中枢为他连夜运转。
不到半个小时,他的邮箱提示音开始疯狂响起。一份份加密的、带着各个部门水印的数据文件,如雪片般飞来。
林默将那沓崭新的稿纸铺开,旁边的电脑屏幕上,数据洪流滚动。他整个人进入了一种近乎“入定”的状态。他的大脑就像一台超高精度的计算机,将那些冰冷的、杂乱无章的数据,迅速地拆解、归类、分析、重组。
他没有去看那份旧报告里的任何观点,他要用全新的视角,构建一个全新的叙事。
一个小时后,他落下了笔,在稿纸上写下了第一个小标题。
**一、财政的“虚假繁荣”:一场以未来为赌注的零和博弈。**
他没有用“恶性竞争”这种平庸的词汇,而是直接定义为“零和博弈”。
他将东亭县和西宁县的案例作为开篇。他没有停留在“村头械斗”的表象描述,而是用精确的数据说话。
“……为争夺同一家企业,西宁县开出的‘土地白送,税收十年返还’政策,对比我省招商引资指导价格,仅土地出让金一项,直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约三千七百万元。而其承诺的税收返还,按该企业满负荷生产预估,十年内将使县级财政减收近一点二亿元。这并非个例。”
“……根据信息中心数据,过去五年,全省一百三十七个开发区,为招商引资所产生的各类税收优惠、土地折价、配套补贴,总额高达七百六十四亿元。而同期,这些开发区所引进的企业,新增总产值刨除成本后,实际产生的可支配税收,仅为三百一十二亿元。这意味着,全省范围内,我们每‘引’来一块钱的税,就要先补贴出去两块四毛五。”
林默写到这里,自己都感到一阵心惊。这个数据,恐怕连丁学森自己都未必清楚。
他继续写道:“……这种以牺牲财政收入为代价的‘繁荣’,本质上是将本该属于全体人民的公共资源,转移给了少数企业。短期内,GDP数字好看了,官员政绩簿亮眼了,但地方财政被迅速掏空,其后果,必然是教育、医疗、民生等公共服务的全面萎缩。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将发展的成本,粗暴地转嫁给了子孙后代。”
写完第一点,他没有停歇,立刻开始构思第二点。
**二、产业的“同质化陷阱”:悬于江东金融系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将之前两个园区都搞纺织的例子,扩展到了全省。
“……全省省级开发区中,以‘纺织’、‘化工’、‘基础建材’为主导产业的,占比高达百分之六十八。大量资本和资源涌入少数几个低端制造行业,看似热闹,实则形成了巨大的产业泡沫。一旦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或遭遇贸易壁垒,我省将出现系统性的、链条式的企业倒闭潮。”
“……更为严峻的是,根据各商业银行数据,此类同质化企业,占据了全省企业贷款总额的半壁江山。一旦倒闭潮出现,将直接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飙升,极有可能引发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届时,倒下的将不仅仅是几家工厂,而是整个江东省的经济稳定。”
他将一个看似简单的产业布局问题,直接上升到了金融安全的高度。这不再是地方政府的小算盘,而是关系到全省稳定的大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