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课题组的“杂牌军”,一群被边缘化的“失意者”
通往司长办公室的走廊,似乎比平日里长了许多。
地毯是崭新的,厚实得能吸走一切声响,只剩下钱博那有些紊乱的呼吸声,在过分安静的空气里,显得格外突兀。
他跟在林默身后,步子迈得有些虚浮,像踩在棉花上。每走一步,他都感觉自己离那串刚捡回来的紫檀手串又远了一分,离一副锃亮的手铐又近了一寸。
林默走得不快,背影笔直而沉稳。他没有回头,却能清晰地感觉到身后那道几乎要将他后背烧穿的、混杂着绝望与哀怨的目光。
他心里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平静。口袋里的手机仿佛还残留着那条短信带来的微弱震动,楚天雄这个名字,像一根无形的线,一头连着尘封的历史,另一头,却缠在了他未来的命运上。
而眼下,司长办公室这扇紧闭的红木大门,就是他必须先迈过的坎。
“咚,咚,咚。”
钱博硬着头皮敲了门。
“进来。”
门内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
钱博推开门,侧身让林默先进,自己则像个即将受审的犯人,低着头跟了进去。
区域经济司司长孙德海的办公室,一如他本人,严谨到了近乎刻板的地步。桌上的文件分门别类,码放得像阅兵的方阵,一盆文竹青翠欲滴,连每一根枝条的朝向都仿佛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墙上挂着一幅字,只有一个大字——“正”。笔力遒劲,入木三分。
孙德海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头也没抬。
“司长。”钱博的声音有些发干。
孙德海这才缓缓放下文件,抬起眼皮,目光先是在钱博的脸上停留了片刻,然后才转向他身后的林默。那目光并不锐利,却像一台精密的CT扫描仪,不带任何情绪地,将人从里到外扫了一遍。
“开会开得不错。”孙德海开口,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在国家行政学院,当着那么多部委领导的面,给我们区域经济司,给我们发改委,挣了好大的面子。”
钱博的腰弯得更低了,额角渗出一层细汗。他听得出来,这不是表扬。
“钱博同志,”孙德海的目光又转回钱博身上,“这么大的事,这么有想法的同志,就在你的手下,我这个做司长的,怎么事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司长,我……我检讨……”钱博的舌头打了结,“林默同志平时主要负责档案整理,我……我工作疏忽,没能及时发现他的才华……”
孙德海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似乎也懒得听他解释。他看向林默,身体微微前倾,十指交叉,放在桌上。
“林默同志,是吧?”
“是,孙司长。”林默不卑不亢地回答。
“领导的指示,办公厅的会议纪要,都已经传达到了。”孙德海的语气依旧是公事公办的调子,“成立‘国家东西部经济内循环战略’课题组,由你担任组长,这是组织的决定,我代表司里,表示坚决拥护。”
他顿了顿,从手边拿起一份薄薄的文件,推到桌子边缘。
“课题组的班子,需要尽快搭建起来。办公厅协调了几个相关部委,这是他们推荐过来的人员名单,你看看。”
钱博下意识地瞥了一眼那份名单,只看了一眼,他的脸色就变得有些古怪。
林默走上前,拿起那份名单。
名单不长,上面只有四个名字,连同他们的原单位和职务。
第一个,财政部预算司,周毅。
第二个,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赵东来。
第三个,央行研究局,陈海平。
第四个,国家发改委区域经济司,钱博。
林默看完,抬起头,平静地看着孙德海。
孙德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以捉摸的表情,像是惋惜,又像是提醒:“这几位同志,都是业务骨干,经验丰富。周毅同志在财政系统是出了名的‘铁算盘’,原则性很强。赵东来同志,当年也是国土系统的笔杆子,青年才俊。陈海平同志,更是我们国家金融领域的理论专家,拿过好几个大奖。”
他每说一个名字,钱博的脸就白一分。
“人,我交给你了。”孙德海最后说,“课题组的办公室,暂时就设在走廊尽头那个空置的会议室。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司里提。当然,最好是没有困难。”
这句话,就是送客了。
林默和钱博退出了办公室,红木门在身后悄无声息地关上,隔绝了里面的一切。
走廊上,钱博一把抢过林默手里的名单,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他整个人就像被抽走了骨头,靠在了冰冷的墙壁上,脸上是生无可恋的表情。
“完了……”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哭腔,“这下彻底完了……”
“钱处,怎么了?”林默明知故问。
钱博抬起头,用一种看烈士的眼神看着林默,嘴唇哆嗦着:“怎么了?你问我怎么了?林组长,我的好组长,你知不知道这上面都是些什么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