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时,黎儿的脸上洋溢着如春日暖阳般灿烂而幸福的笑容,那笑意仿佛能将周遭的空气都染上甜蜜的色彩。
然而,一种难以名状的疑虑却在我心底悄然滋生,直觉告诉我,事情绝非表面看起来这般简单。
黎儿又怎会如此机缘巧合地路过皎阳殿呢?
要知道,这皎阳殿可是远离御花园的,更别说相隔甚远的御书房了,离黎儿寝殿的距离那可是要一炷香的时间呢。
而这所谓的“恰巧路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恰巧”?
这其中只怕另有隐情吧!
按黎儿所述,从他踏入殿内的那一刻,皎阳殿中的人又怎会毫无察觉?
尤其是那方若若,她真的会对黎儿的到来一无所知吗?
我实在难以相信方若若会如黎儿所描述的那般单纯无邪,宛如未经尘世沾染的白纸。
可眼下瞧着黎儿这副模样,他分明已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这才刚刚入宫没多久,黎儿便与母后之间生出了嫌隙,这让我心中满是忧虑。
我不禁长叹一口气,缓缓说道:“黎儿,或许你对皇后有所误会呢?
皇姐离京之时,记得你与皇后的关系颇为融洽,情同知己。
怎的如今突然就变得如此厌恶她了呢?”
听到我再度提起皇后苏畅畅,黎儿的眉头不经意间微微蹙起,那一丝不悦在他俊朗的面容上一闪而过:“刚大婚那阵子,朕也觉得皇后是个不错的女子,温婉贤淑,举止得体。
可她的性子实在太过无趣,一味地顺从朕,毫无自己的主见。
而且,后来发生的那些嚼舌根的事,让朕对当初同意这门婚事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不知这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我震惊地望着黎儿,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他怎会有如此这般的想法?
我不禁蹙眉问道:“黎儿,你是不是对皇后的误解太深了?
首先,你所说的嚼舌根之事,皇姐并不认为是皇后去跟母后说的。
再者,母后让你雨露均沾,这又有何过错呢?
你贵为禹国的皇帝,皇后的父亲乃是左相,在朝中位高权重。
你若这般对待他的女儿,让朝中大臣们会作何感想?”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曾经那个对我言听计从乖巧听话的黎儿,此刻竟带着一丝愠怒,语气中满是不满地对我说道:“朕原以为皇姐是懂我的,没想到你竟也和他们一样!
左相又如何,他不过是我李氏王朝的臣子罢了。
难不成朕不宠爱他的女儿,他还敢起兵造反不成?”
我难以置信地望着他,心中涌起一阵刺痛的问道:“黎儿,你可还记得当初封后纳妃之时,你跟皇姐说过的话?”
此刻的黎儿明显的显示出一股不耐烦的意味:“皇姐,朕许久未曾与你相见,实在不想谈论这些令人烦闷的事情。
皇姐,若是你再继续念叨这些事情,那便请你离开御书房吧!”
眼前的黎儿,还是我记忆中那个乖巧听话的弟弟吗?
还是那个曾经与我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黎儿吗?
仅仅因为一个方淑妃,他竟能说出如此伤人的话语,让我此刻的心中满是失望与痛心。
这时,我恍然大悟,母后并非如她所说的偶感风寒,想必是被黎儿气得病倒的,怪不得她一直躲避我的把脉。
如今看来,无论我跟黎儿说什么,他怕是都听不进去了。
而我才刚刚回到禹国,还有诸多事务等着我去处理。
罢了罢了,既然黎儿对皇后苏畅畅的态度如此冷淡,不愿去安抚她,那便由我这个长公主去探望探望她吧。
于是,我站起身来,微微回眸看向黎儿,轻声说道:“黎儿,你好好回忆一下当初你跟皇姐说过的话。既然你不愿去安抚皇后,那便由我代劳吧。”
说罢,我不再看黎儿一眼,便转身毅然离开了御书房。
然而,我并不知道的是,在我离开御书房之后,黎儿竟突然暴怒,如同一头失去理智的野兽,疯狂地打砸着房中的器物。
那噼里啪啦的破碎声,仿佛是他内心愤怒的宣泄。
最终,内侍无奈之下,只得寻来了方淑妃。
而在方淑妃的温柔安抚下,黎儿的暴怒才渐渐平息下来。
待我来到皇后苏畅畅的寝宫时,她正静静地坐在桌前练字。
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将外界的一切纷扰都隔绝在了门外。
想必她万万没有料到,我今日竟会突然前来探望于她。
此刻,她那脸色略显苍白,即便扑了厚厚的脂粉,也难以完全掩盖住那份憔悴。
我轻轻牵起她的手,带着她一同坐在凉亭之中,柔声问道:“近些日子,你过得还好吗?”
苏畅畅微微颔首,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轻声说道:“多谢皇姐关心,我还行。”
我的手缓缓抚上她的脸颊,那细腻的触感下,隐藏着的是她的疲惫与心酸。
我心疼地说道:“你瞧你,脸色都这般苍白了,还说自己没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