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那盘踞在禹国多年,如毒瘤般的邬氏一族被彻底铲除。
如今,也是时候让我李氏族中诸位德高望重的族老们知晓李清源与李清欣兄妹二人的存在了。
我并未径直带着这兄妹二人前往那庄严肃穆的宗祠,而是向李清源借来了那枚传家玉,以及那本字辈谱。
当我踏入宗祠的那一刻,族老们皆已立于祠堂之中,他们目光中带着疑惑,静静地注视着我。
我微微屈膝,行了个盈盈福身礼,而后缓缓开口:“今日清婉请诸位族老前来,是因为清婉从那遥远的迦叶国归来时,带回了两名孩子。
经多方查证,这两名孩子乃是我李氏皇族的后裔。”
大长老闻言,眼中满是疑惑,他看着我问道:“清婉,你是说他们是李氏那一支的后裔?”
我轻轻点了点头,随后从随身的佩囊中取出那半块温润的玉佩以及那本早已泛黄且有些破旧的字辈谱,恭敬地递给大长老。
接着恭谨的说道:“大长老,这是其中一名叫李清源的孩子一直随身携带的。
他在迦叶国时名为木子清源,他的父亲已然亡故,他所知的家族之事并不多。
他只知道,若是将来有李氏族人来寻,便可用这半枚玉佩作为凭证。
而这字辈谱,清婉仔细看过了,确实与我李氏的字辈相契合。
为了以防万一,清婉还借助了师父给予的验证血亲关系的仪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他们兄妹二人与我的血脉相融,确是我李氏族人。”
大长老听后,轻轻点了点头,而后将手中的玉佩和字辈谱依次递给其他族老,让他们仔细阅览。
随后,他转过头来,目光温和地问道:“清婉,你可曾将此事告知皇帝陛下与太后殿下?”
我微微抿唇答道:“前些日子诸事繁杂,实在抽不出时间向陛下禀报。
不过母后是知晓此事的,正是母后提醒清婉,这族中之事,定要先询问族老们的意见。”
大长老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你们母女二人皆是心思细腻、懂得规矩之人。
走吧,诸位,我们先去太庙请出那玉佩,看看这半枚玉佩能否与之契合。”
其他族老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我们一行人来到太庙,小心翼翼地将那半枚玉佩取了下来。
大长老缓缓地将李清源的半枚玉佩与太庙中供奉的玉佩合并在一起。
只见那玉佩上的纹路,竟严丝合缝地衔接在了一起。
只是李清源的那枚玉佩,缺口处因常年的摩挲,已然变得光滑无比,而太庙中供奉的那枚玉佩,还清晰地留存着当年的齿痕。
看到这一幕,大长老不禁老泪纵横,声音颤抖地说道:“是了!是了!
这确确实实是另外一半啊!
我李氏列祖列宗保佑,终于寻到了那失散多年的血脉啊!”
说罢,他用袖子轻轻擦拭着脸上纵横的泪痕。
在场的所有族老,都被他的情绪所感染,心中感慨万千。
若不是当年我的先祖从那危机四伏的无忧洞逃了出来,我们这一族恐怕也难以在这世间延续。
如今能找到当年被俘的那一支,也算是对列祖列宗有了一个交代。
待大家的情绪渐渐平复之后,大长老缓缓开口问道:“那两个孩子如今在何处?”
我再次福身行礼答道:“回大长老,他们在我公主府中。”
大长老欣慰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可有为他们请师父教导学业?”
我连忙点头:“回大长老,已经请了京中颇有名望的名家来教导他们。”
大长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说道:“清婉,那便将两个孩子带来给我们见见吧。”
我立刻应道:“是,清婉这就去办。”
随后,我转头对着身旁的鸾凌说道:“你速速回府,将李清源与李清欣带到太庙来。”
鸾凌领命,匆匆离开了太庙。
这时,大长老的目光突然落在了我的身上,他微微眯起眼睛,带着一丝笑意说道:“清婉如今已过及笄之年,你母后怎么还未给你议亲呢?”
我听后,脸颊瞬间泛起了红晕,羞涩地说道:“大长老,清婉觉得自己还小,暂时还不想嫁人。
而且如今禹国刚刚稳定下来,陛下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待陛下诸事顺遂之后,清婉再议亲也不迟呀。”
大长老直直地盯着我,目光中透着一丝深邃,许久之后,他缓缓说道:“清婉,我并非那迂腐之人。
这一年来,你为禹国所做的一切,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你是个好孩子,忠义孝全,难得可贵。”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说道:“是不是那五名郎君让你难以抉择?
也是,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少年天才蓝相夷,一个是战功赫赫的少年战神薛楼皖,还有两位邻国的国君颜无姬与赫连望卿,最后一位则是与我李氏渊源颇深的上官家。”
听到大长老提及上官家,我突然想起上官连城曾跟我说起的上一世的婚约,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好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