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的奇兵突袭,如同在原本就波涛汹涌的战争海洋里投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让整个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赵国军队在粮草被烧、军心大乱的情况下,被大魏军队打得节节败退,防线如同被洪水冲击的堤坝,摇摇欲坠。而齐国和楚国,原本还在一旁观望,试图寻找最有利的时机介入这场战争,可如今眼见大魏军队如此势如破竹,犹如凶猛的巨兽,一路横冲直撞,锐不可当,心中的算盘也不得不重新拨动。
在齐国那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好似能滴出水来。齐王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 “川” 字,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和不安。他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敲击着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心里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 —— 七上八下。“诸位爱卿,如今大魏军队锐不可当,赵国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若是赵国真的被大魏吞并,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我齐国了。大家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棘手的局面?” 齐王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心里清楚,这个决策关乎齐国的生死存亡,一步踏错,齐国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相国管仲微微欠身,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如今我们齐国贸然出兵与大魏对抗,恐怕胜算不大。大魏军队士气正盛,又刚刚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势不可挡。臣以为,我们不妨先派使者前往大魏,表达我们齐国求和的诚意,看看大魏方面的态度。”
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面露不满之色,心里想着堂堂齐国怎能如此示弱,大声说道:“相国,我们齐国堂堂大国,怎能轻易向大魏求和?这岂不是示弱于天下?依臣之见,我们应立刻集结军队,与大魏决一死战,方能彰显我齐国的威严!”
管仲摇了摇头,他心里明白这年轻大臣的想法,但此刻的局势容不得冲动,耐心说道:“这位大人,如今形势与往日不同。大魏势力如日中天,我们若贸然与之决战,很可能会落得个玉石俱焚的下场。求和并非示弱,而是为了争取时间,保存实力。待日后时机成熟,我们再图反击也不迟。”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支持管仲的大臣们心里想着,如今齐国确实没有十足把握战胜大魏,求和或许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反对的大臣们则满心愤慨,觉得求和实在有损齐国颜面。一时间,朝堂上仿佛炸开了锅,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齐王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也在不停地权衡利弊。他既不想让齐国蒙羞,又担心贸然开战会让齐国陷入绝境,内心纠结万分。思索良久,齐王终于开口说道:“好了,大家不要再争论了。就依相国所言,先派使者前往大魏求和。不过,使者一定要挑选得力之人,既能表达我们求和的诚意,又不能让大魏小瞧了我们齐国。”
与此同时,在楚国那宽敞而威严的宫殿内,楚王也正与大臣们商讨着应对之策。楚王坐在高高的王座上,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的目光冷冷地扫过堂下的大臣们,心里满是忧虑,说道:“大魏军队如今势如破竹,赵国危在旦夕。若赵国灭亡,我楚国也将唇亡齿寒。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能让我楚国在这场危机中得以保全?”
令尹屈原上前一步,双手抱拳,说道:“陛下,臣以为,我们楚国不能坐视不管。我们应立刻出兵,与齐国联合,共同对抗大魏。只要我们两国齐心协力,定能遏制大魏的扩张势头。”
一位老臣却站了出来,他心里担忧楚国贸然出兵会陷入困境,说道:“令尹大人,如今大魏士气正盛,我们楚国贸然出兵,恐怕难以取胜。而且,齐国向来摇摆不定,我们与他们联合,能否真正齐心协力,还是个未知数。依老臣之见,我们不妨先派使者前往大魏,试探一下大魏的态度,看看能否通过和谈解决问题。”
楚王微微皱眉,心里犯起了嘀咕,和谈?大魏如今占尽优势,他们会轻易与我们和谈吗?楚王思索良久,说道:“好吧,就依卿所言,先派使者前往大魏。不过,使者要切记,不可有损我楚国的尊严。”
于是,齐国和楚国的使者带着各自的使命,踏上了前往大魏的求和之路。齐国的使者名叫田丰,他身材高大,气宇轩昂,是齐国着名的外交家。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一路上都在思考着如何说服大魏皇帝李天泽,心里反复盘算着各种说辞,希望能为齐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楚国的使者名叫黄歇,他聪明机智,口才出众,同样肩负着楚国的希望,内心既紧张又充满斗志,决心在这场外交博弈中为楚国谋得生机。
当两国使者来到大魏的都城时,大魏的朝堂上正弥漫着胜利的喜悦。李天泽坐在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看着手中的战报,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想着大魏的霸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时,一名太监高声宣布:“齐国使者田丰、楚国使者黄歇求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