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想过程中,我始终遵循“不执不迷”的禅坐准则:对灵童的显像,不刻意追求“清晰可见”,也不因暂显模糊而焦躁;对气机的流转,不强行引导“快速融合”,而是如“顺水推舟”般顺应其自然节奏。这恰如《五行养生法》中“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的要义——意念是“引”,而非“控”,唯有放下执念,方能让自身、灵童、天地之气自然相融。
约莫一个时辰后,我渐觉丹田有温热之气升起,沿经络缓缓流转至四肢百骸——这并非玄虚之力,而是“禅坐意念+五脏共振+灵童气机”融合的实证。气流流经肺经时,原本略干的鼻腔变得温润;流经肝经时,两胁的滞涩感全然消散;流经肾经时,足底生起微微暖意。而灵童的意象,此刻似与自身气息完全绑定:吸气时,灵童如“吸露的青芽”舒展;呼气时,灵童如“承霜的松枝”沉静,真正成为自身五行养生体系的一部分。
为巩固这份融合,我转入“意念导引小周天”:以意念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至百会,此时观想灵童随气流上升,吸收天阳之气,变得更加明亮;再沿任脉下行回归丹田,观想灵童随气流下沉,扎根地阴之基,变得更加稳固。如此循环九周,每一周都能感受到灵童与自身的连接愈发紧密,如“树与根”般不可分割。这过程中,案上的松枝似更显翠绿,霜水也泛起细密的涟漪——并非外力所致,而是自身气机与周遭环境产生的自然共鸣,合《内经》“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之理。
禅坐将毕,我取案上霜水,以意念“引”少许入喉——并非实体饮用,而是观想霜水之气化作温润的津液,滋养肺脏与肾脏,再以意念梳理周身气机,缓缓睁开双眼。此时窗外霜花已渐消融,阳光透过窗棂洒入,照在五行脏腑图上,竟似让图中经脉的走向愈发清晰。起身活动时,自觉气息绵长,身心轻畅,此前因霜降金气过盛引发的燥意全然消散,而灵童的意象,虽未再显于眼前,却能清晰感知其与自身五脏气机的共振——如“静水流深”,默默融入日常的呼吸与气血运行中。
此次以“禅坐意念法”探索“出种”,让我对《五行养生法》有了更深的体悟:所谓“出种”,并非借助虚妄的祭祀或外在的力量,而是以禅定为舟,以意念为桨,在心神归一的状态下,打通“自身-灵童-天地”的气机通道,最终实现“精气神合一”的养生境界。这恰如《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总纲——无论是养生实践,还是身心调摄,核心皆在“向内求”:求心神之安定,求气机之调和,求与自然之顺应。
霜降过后便是立冬,届时水气当令,肾属水主“藏”。我已规划好下一步的养生探索:将以“禅坐意念法”为基,聚焦“肾水养藏”——观想北方水气入肾,以意念加固灵童与肾经的连接,借“冬藏”之力为灵童筑基,也为自身来年春日的“生发”储备能量。毕竟,《五行养生法》的真谛,从来不是追求玄虚的显像,而是如四季轮转般,在“生、长、收、藏”的循环中,以禅定养心神,以意念调气机,持续调和身心,最终达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至高境界。
暮色降临时,静室中的松枝仍透着生机,霜水已化作温润的水汽。我整理案台时,指尖触碰到青瓷瓶,竟能清晰感知到瓶中松枝的气息与自身肝经的共振——这便是“禅坐意念法”的魅力:它让养生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融入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观想、每一个节气的实践,让人在与自身、与自然的对话中,慢慢滋养出康健的身心与通透的心境。而“出种”的探索,不过是这条养生之路上的一处站点,前方还有更多与《黄帝内经》相通、与五行相融的奥秘,等待着在禅坐的宁静与意念的澄澈中,一一揭晓。
喜欢长生不老印象日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长生不老印象日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